第03版:专题新闻

为异域友人送去“Made in China”

​——青岛市政协助力上合示范区中欧班列发展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17日   第 03 版)

本报记者 陈小艳 通讯员 陈笑蔚 刘旭东

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一辆辆载有集装箱的汽车驶入货场,数台大型龙门吊在忙碌着装载、卸货,现场一片繁忙。一列列货运班列有序驶出,宛若一条条驰骋八荒的长龙。

2017年6月24日,满载货物的中欧(青岛)货运班列从位于青岛胶州的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启程,这是青岛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该班列将从满洲里口岸出境,经俄罗斯后贝加尔站开往莫斯科。全程7900公里,运行时间约22天。

时间是形塑一切的土壤。中欧班列的良好运营,不仅带动了国内产品的出口,也带动了沿线国家优势产品对中国和更广阔市场的进口(出口),中欧班列的顺畅发展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今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区中欧班列(齐鲁号)“上合快线”首班大豆专列、首批进口煤炭班列先后顺利抵达,成为上合示范区发力回程班列保障国际货运通道双向畅通的缩影。

从2017年至今,青岛市政协提出《关于实施国际班列奖补政策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提案》《关于充分发挥国际物流中心枢纽效能提升上合示范区引领作用的提案》《关于将多式联运上升为青岛发展战略案》等相关提案。同时,组织多次专题调研,督办相关提案。

今年8月,市政协主席汲斌昌带队就武守涛委员《关于提升上合示范区国际物流系统能力的提案》开展协商督办,调研了中欧中亚班列客服中心和中国传化上合(青岛)国际物流港,委员们围绕助力上合示范区中欧班列发展建言献策。

穿山越河、追风沐雨,驰骋新丝路,载动新未来。上合示范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积极争取班列发运计划,拓展回程货源,力争2022年全年开行中欧班列700列。提高中欧班列货源集结能力,打造双向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提升多式联运中心班列数量和质量,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万里之外的异域友人送去“Made in China”。

2022-09-17 陈小艳 ​——青岛市政协助力上合示范区中欧班列发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070.html 1 为异域友人送去“Made in China” 31,07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