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政协新闻

从青年的需求和视角出发

——厦门市集美区政协常委会会议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发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3日   第 04 版)

郭秀萍 本报记者 照宁

“着力满足青年在学习、生活、工作、住房、消费等方面需求,让青年在集美区找到幸福感、归属感和获得感。”日前,厦门市集美区政协围绕“打造青年界面友好服务体系,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召开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区委办、区政府办、团区委、区文旅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会。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城市的未来,如何从青年的需求、青年的视角出发,让年轻人更安居乐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集美区常住人口103万人,其中约一半为14-35周岁常住人口,可以说,集美区是厦门6个区中不折不扣的“最年轻城区”。2021年底,区委、区政府从集美区人口结构年轻化的特质出发,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战略,并于今年1月制定出台了《集美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行动方案(2022-2025)》。

坚持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集美区政协将“打造青年界面友好服务体系,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列入年度协商计划,提前召开启动会,拟定协商分议题,专门向各民主党派和委员发出邀请,请他们结合实际开展实地调研。近半年的时间里,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集美区在推进青年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友好青年成长成才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备,针对青年群体的需求和痛点掌握不全面。为此,会上,委员们各抒己见,纷纷建言献策。

“围绕人才生命轨迹,提供就业、创业、生活等全方位便捷服务,实现个性化定制及智能精准化服务,推动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提升。”针对青年成长成才问题,朱欣亮委员提出,建立人才大数据基础资源库,构建一站式的人才服务体系。

“政策落地时应简单、便利、普惠。”王瑞祥委员建议,出台更多面向创业青年的“免申即享”创业政策,拓宽政策普及面,增强普惠性;建设较大规模的“普惠型人才公寓”,为年轻人提供公租房。

“打造创新创业赋能生态圈,构建集‘资金扶持、金融支持、创业指导、孵化支持、产学研用’为一体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链条。”在帮助青年“乐业”方面,苏清海委员说道。

“应加快建设企业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形成政府支持、高校助推、企业主导的政校企协同模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效对接,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吴德烽委员建议。

“团区委及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梳理、深入研究,在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充分采纳。”集美区区长倪杰认真听取委员们的建议后回应道,接下来将加快推进政策和计划落地见效;从青年的需求、青年的视角出发,补齐公共服务均等化短板,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

“集美对青年发展更友好,青年在集美发展更有为。”集美区政协主席蔡冬梅表示,区政协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盯青年“宜居”城区、“宜业”环境、“宜学”体系、服务青年发展政策等方面的差距和问题,发动组织广大政协委员进一步深入调研,找问题提对策,积极助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

2022-09-23 郭秀萍 照宁 ——厦门市集美区政协常委会会议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发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425.html 1 从青年的需求和视角出发 31,42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