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新闻

这样的婚礼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宁夏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小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4日   第 03 版)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司家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大舞台上,四对新人接受来宾和亲朋好友的祝福。

本报记者 范文杰

“这样的婚礼虽然简单,但并不平凡,这将是我们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9月14日,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司家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大舞台,随着喜庆的音乐响起,四对新人携手踏上红毯,接受亲朋好友的见证和祝福。当天,四对喜结连理的新人,用文明、简约、浪漫的方式,度过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新郎马超凡的父亲是通西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平时奔忙于乡村宣传移风易俗,得知兴庆区将举办主题为“移风易俗情定通贵”的集体婚礼,第一时间就帮儿子报了名。

“父亲平时就入户为群众宣传移风易俗,我潜移默化也受到了影响。希望成为新风尚的践行者,把传播喜事新办的社会新风尚传扬下去。”马超凡说。

这是宁夏移风易俗行动中一个温暖人心的场景。但自治区政协委员何炳善在走访中发现,受传统礼俗观念影响,宁夏一些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婚丧嫁娶生日宴等还存在攀比之风,铺张浪费成风,农民人情支出负担较重。“部分乡村办理丧事短则三至五天,长则一个星期,亲戚朋友及同族村民近百人参加,每天开设流水席,一场丧事花费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不仅当事家人要付出巨大金钱和精力,而且参与的村民按礼数送的礼金也越来越大。”

农村有着熟人社会的特点。为此,何炳善建议,健全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各镇街、各部门要把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建立镇街各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机制,借鉴推广部分外省区开展的“乡村道德银行”“文明积分”等激励模式,用村规民约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另外,引导各村民委员会制定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的村规民约,根据各村实际制定红白事开支方面的制度和标准,用农村群众自治性组织来制定和实施约束性措施。“还可以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风气,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的社会新风尚。”

宁夏石嘴山市政协也对移风易俗问题做了大量调研,认为部分地区农村彩礼逐年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攀比心理作祟。娶媳妇给10多万元彩礼已经非常普遍,个别已经高达20多万元。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引导不够。农村婚俗改革试点推进缓慢,村两委班子和基层党员带头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适婚年龄人群信息不对称。部分男女靠熟人撮合,熟人圈子信息资源有限,在部分男女比例失衡的农村彩礼“水涨船高”。

彩礼支出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石嘴山市政协以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建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农村婚俗试点改革,并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要发挥村两委班子和基层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倡导不要彩礼、集体婚礼、农家待客、生态殡葬的新风尚,引导群众树立纯朴民风。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要搭建适婚年龄人群信息网站,打破信息壁垒。还要加强宣传引导,曝光负面典型,做到有效治理婚嫁丧葬陋习。”该负责人表示。

“儿女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只要女儿女婿日子过得好,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能因为一点彩礼,为女儿女婿的家庭幸福留下隐患!”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大多数农民的心声。记者从自治区近期召开的“打造文化兴盛沃土专题发布会”上了解到,未来5年,宁夏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到2025年实现所有县(市、区)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全覆盖,县级及以上文明村、文明镇占比分别达到60%、75%以上。

2022-09-24 范文杰 ——宁夏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小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470.html 1 这样的婚礼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31,47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