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钱素云:对孩子们爱得深沉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7日   第 02 版)

本报记者 刘喜梅

“我想救他(她)。”站在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钱素云的心底常常本能一样涌起这样的强烈愿望。

身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名誉主任,钱素云做儿科医生已经30余年,在儿童重症医学领域,也已工作了26年。26年里,她每天都很“忐忑”。

这忐忑,是因为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儿都是危重病人,随时有生命危险,大都需要一种或多种生命支持治疗,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在孩子们生命的危险关头,我们必须帮他们一把。我们多努力一点,孩子就有可能重获新生。”钱素云已经记不清楚,把多少孩子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但每次面对需要抢救的孩子,她都从容坚定地成了科室成员和孩子家长的主心骨。

这份坚定,源于钱素云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对生命的尊重、珍惜。患有全身瘫痪的小利(化名),就是这样一个被珍惜的幸运儿。

小利就诊时4个月,因为全身瘫痪,千里迢迢来京就诊之前,已经在当地医院上呼吸机治疗20多天而无好转,并且发现存在基因方面的缺陷,当地考虑为先天性疾病,这类孩子大都预后不良。因而小利的父母刚刚来到儿童医院时,也已经近乎绝望。初次接诊小利的年轻医生,也做出了和地方医院相似的病情判断。

“这个孩子的病,有可能是可治的。”临床经验更丰富的钱素云详细询问病史、查看病人后,给出了不同的结论,并确定了下一步检查的方向。这一句“可能”,让患儿和家属坚持了下来。经过精确检查,婴儿明确为肉毒杆菌中毒,规范治疗后,现在恢复良好。

这一病例,也给科室的年轻医生们上了一课——原来,再先进的仪器检查都代替不了仔细询问病史和病床前对孩子的密切观察。对医生来讲,最重要的不是单看辅助检查结果,而是临床思维。

良好的临床思维来自历练。钱素云说,儿童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应该是果断、抗压力强、知识面广的人,但要成为这样的人,只能依靠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思考。“在患者面前,我们必须临危不乱,但只有你见得足够多,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钱素云已在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领域工作了26年,但她不仅是该院的医生,还是我国儿童重症医学的领军人。她主持或参与制定了《手足口病诊治指南》《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等10余项指南/共识,并在国内率先开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儿童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填补了相关技术的国内空白。

现在,这些指南/共识帮助全国众多的儿科医生进行临床诊治,TCD技术也已在国内70多家医院的PICU得到推广应用。这样的结果,正是钱素云的愿望——让国内儿科医学特别是儿童重症医学,能够得到整体发展和提高。

“钱老师是一个纯粹的人。她对我的最大影响就是教导我们在面对重症患者时,一心只去想如何通过我们的专业技能,去帮助孩子和家庭从病痛中摆脱出来;一心只去想如何让患者好转,而不是出于对一些矛盾和纠纷的担忧而畏手畏脚。正是这样纯粹的工作目标,才让我学会面对危急状况时,明确清晰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学生毛依阳这样评价钱素云。

这样纯粹的钱素云,是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最美医生”,也是党的二十大代表。

2022-09-27 刘喜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576.html 1 钱素云:对孩子们爱得深沉 31,5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