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聚焦福建

委员好声音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30日   第 12 版)

泉州市政协常委丁毓玲:

建立广覆盖长效能的为侨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泉州市在加强涉侨服务、关注侨界民生、依法维护侨益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大国竞争、“逆全球化”潮流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复杂形势下,全市侨务工作仍面临着历史积累的传统优势在减弱、侨务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统一、涵养新华侨资源的动力有待提高等挑战。建议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协调、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起广覆盖、多层次、系统化、长效能的为侨公共服务体系,赋予老传统新内涵,讲好华侨故事,重视新侨群体,尤其对于回归创业的华侨华人要给予良好的政策支持,凸显区位优势,吸引更多产业、人才、资金集聚,全面优化泉州侨务新格局。

泉州市政协常委温锦辉:

汇集寻根侨情大数据凝聚侨心侨力侨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海外华裔族群追本溯源、寻根谒祖的意识日益增强。为顺应这一新变化,唤起海外华裔对故土家园的情感,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应运而生,目前已列入福建省海丝核心区项目库。建议针对寻根平台仍存在的数据关联技术难度高、资料收集录入难度大、管理运维有难度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优化、提升,在抓好普查、征集、研究、数字化和技术攻关基础上,从明确目标任务、设立专门机构、以根亲文化吸引海外华裔回归等三大方面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将平台建成全国性寻根综合服务平台,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凝聚侨心侨力侨智。

泉州市政协委员吴锦芬:

积极对接RCEP贸易平台提升泉商与东盟国家合作水平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全球最大贸易联盟。作为新晋世界遗产城市、中国著名侨乡和民营经济大市,泉州与RCEP成员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交流交往源远流长。可以说,全市华侨多、民企多、制造业完备,精准对接RCEP贸易平台,对提升泉商泉企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加强疫情背景下对出口型泉商泉企的帮扶力度,积极推进全市在东南亚国家的海外仓建设,推动构建RCEP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体系,并改革创新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尤其注重协助企业把握政策红利,进一步提升泉商与东盟国家合作水平。

泉州市政协委员庄国阳:

以侨文化激发华侨新生代爱国爱乡热情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泉州的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华侨华人共同的“精神基因”。但近年来,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海内外文化交流受限,不少华侨新生代家国情怀日趋淡薄。建议要用根源文化增强向心力,持续精心谋划郑成功文化节、郑成功主题纪念活动、凤山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真正以民间信仰、宗亲血脉之根拉近海内外泉州儿女的距离;要用乡情文化增强认同感,坚持以“乡音、乡戏、乡歌、乡舞”为媒,激发华侨新生代爱国爱乡热情;要用华侨精神增强凝聚力,深入挖掘侨乡文化遗存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华侨文化阵地和文化精品,增强吸引力和向心力。

泉州市政协常委白晓东:

加强华侨建筑与史迹保护

2021年,泉州申遗成功,华侨建筑景观风貌,作为一道独特风景线,更凸显了泉州在中外文明互鉴交往中的独特地位。但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各地华侨建筑与史迹保护现状仍面临着“零保护”“消亡中”等不少困境难题。建议整合已有立法,制订《泉州侨乡建筑风貌保护条例》,突出华侨建筑与史迹的侨乡风貌保护,并以政府为主导,着手开展华侨建筑与史迹调查分类,制订保护清单,建立全市华侨建筑与史迹的数据库,开展强制性、抢救性保护。此外,加快构建侨乡历史建筑风貌保护机制,提炼出泉州华侨建筑风貌特征,确保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新的建设与华侨建筑历史风貌整体协调。

泉州市政协常委许清水:

巧借侨智力量助推“海丝名城”建设

泉州作为著名侨乡,“侨”一直是泉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优势。建议巧借侨智力量,助推全市“海丝名城”建设。首先,可依托驻地资源,设立泉州派驻海外公会联络处,作为泉州与世界各地的民间联络,主要负责对接、商洽各地企业合作事宜。其次,可发挥联通作用,设立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站,致力破除信息壁垒,引进更多优秀海外人才回泉就业创业,并定期举办“海归精英泉州行”的“双招双引”计划。最后,可发挥平台优势,打造线上云项目服务,如“泉州人才港湾”网站开设子项目,架构“云展厅”服务平台,组织线上“云峰会”,邀请有项目、有技术的侨胞人才入驻到平台上,开展线上对接服务。

泉州市政协委员陈发沛: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搭建“创业泉州”新平台

在新时期,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发挥“新侨”优势,做好新一代华侨工作,对泉州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意义重大。而其中,“新侨”包含了丰富的内涵,既拥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又具备熟悉当下时代潮流的优势,已成为侨务工作的重要对象。建议搭建海外新一代华侨华人“创业泉州”新平台,筹划开设线上线下同步的海外华侨华人投资(招商)项目交易中心,吸引全球各地华侨华人来泉创业。同时,结合泉州侨乡特点和形象,建设一栋有标志性建筑——世界泉州人家园,并健全海内外融通的侨胞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一个海外泉州人的情感港湾、侨团的交流平台、侨情和侨务工作的研究基地。

泉州市政协常委张子牙:

加快构建侨务信息枢纽平台畅通侨务工作

当前,泉州在构建侨务枢纽平台上仍存在疫情与后疫情时代下应对策略不足、强有力信息中枢机构建设力度不够、泉侨合作进程导向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议要尽快构建泉州市侨务中心信息枢纽平台,以保证侨务工作因疫情受阻情况下,仍能高效并多种形式运转。同时,要持续加强商贸人文联动模式,深入实施人脉工程,加强教育、智库、媒体等方面交流,形成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局面,进一步密切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要充分借助华侨华人社团力量,进一步解决疫情当下的信息畅通问题,使得“云课堂”“线上会议”“融媒体”“线上寻根”“线上祭祖”等形式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泉州市政协常委赖兵莲:

多措并举刚柔相济引“侨智”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资本、技术、人才跨国加速流动。在资本、技术、人才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为充分发挥“侨智”资源,助力泉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议多措并举、刚柔相济引“侨智”。其中,尤其注重研究新发展格局下引智工作重点,探索出引才路径变革,可依托“血缘”“地缘”“业缘”“学缘”等传统构建社会网络的主要因子,对现有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进行跟踪、服务和调研,提高引才精准度和成功率。同时,注重以柔性引才理念打造柔性引才平台,进一步在全球范围以“揭榜挂帅”的方式,聚集同业人才开展联合攻关,构建“人才-产业”链条,将人才先发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泉州市政协常委林宏楠:

构建泉城海丝征信“链”

据数据显示,去年泉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130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2%,已成为拉动泉州外贸稳增长的强劲动力。但深入发展与开放的机遇也预示着一系列挑战,其中就包括与海外侨胞侨企的合作互动需进一步的数据联通与信用互通。因此,建议全面拓宽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及RCEP成员国的征信服务,将泉州打造为“海丝”数据交汇节点,通过借“侨”力跨境合作、共建泉城海丝征信链、深化跨境经贸双向发展等几大方面,协调境内外各方资源,以区块链、隐私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打造国内首创跨境征信区块链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征信数据上链,实现实时互联。

(本报记者 王惠兵 通讯员 林鸿扬 整理)

2022-09-30 王惠兵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823.html 1 委员好声音 31,82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