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喜梅)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近日在上海完成投开标。从公布的信息来计算,对比最高有效申报价,多家企业的拟中选价格降幅在60%~70%。此次集采完成后,骨科高值耗材将实现集采全覆盖。
据悉,此次脊柱类耗材是继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后,第3个被纳入国家级集采的高值耗材,也是骨科领域的第2次国家集采。根据国家医保局消息,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产品的脊柱类医用耗材,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入路方式等,分为14个产品系统类别,29个竞价单元,872套系统。据统计,此次集采中,全国6426家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达到120.84万套(不包含骨水泥),集采产品共涉及169家申报企业。
与前两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不同的是,骨科脊柱类耗材带量采购周期为3年,以联盟各地区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首年协议采购量于2023年1月至2月起执行。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及中选企业做好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工作,确保全国患者于2023年2月份用上降价后的中选产品。
国家医保局表示,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的成功开标,将进一步释放集采改革的制度性红利,减轻群众负担。至此,国家组织和地方的集中带量采购,已覆盖骨科耗材的关节、创伤、脊柱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