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党组成员李守镇——

希望全社会都能尊重技能尊重劳动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12日   第 12 版)

本报记者 司晋丽

“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振奋,说明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力度更强了。”10月7日,就在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委员李守镇的前一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消息,引爆了李守镇的朋友圈。

这份文件,也和李守镇新近被列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之一的《关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的提案》中的建议不谋而合。

提案的背后,是李守镇数十年不变的工人情结。

熟悉李守镇的人知道,在过往的40年,他从东北这片老工业基地走出来,到全国总工会成为一名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会人,工作的圆心从来未离开过工人群体。与此同时,他也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工人阶级从满怀荣耀到略显“失落”的社会地位变化。

“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有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最终还是要靠工人阶级自身。”因此,在准备这件提案的过程中,李守镇做了大量思考,“国家需要一支怎么样的产业工人队伍?当然是能够支撑起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的技术工人队伍。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培育,需要社会土壤,更需要国家顶层设计。”

“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当工人吗?”在撰写提案前,李守镇总会这样问调研对象,但得到的回答,多数时候都是“不愿意”。

“社会发展离不开劳动者,可普遍的社会心理就是上大学好,上技术中专、职业院校低人一等。一些职工表示,在社交场合感觉得不到社会的足够理解和尊重,在这种舆论环境下,恐怕很难对产业工人的身份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李守镇说。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产生,也直接导致职工队伍结构的变化。即使在文艺作品中,像《渴望》《外来妹》《人世间》等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职工生产生活的作品也寥寥可数。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生产是不是就不依靠工人了?当然不是。

“所有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宏观条件看,一是要有可持续的增长动力,二是要有更加平衡的经济结构。从微观条件看,一是制造业要有更可靠的产品质量,二是服务业要有细致而贴心的服务水平。这背后都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有效支撑。”李守镇说。

在《关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的提案》提交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9年7月给予答复——将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全面加强技能人才宣传工作,讲好技能故事,传递匠人心声,使青年人牢固树立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引领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今天,曾经隐匿在大国重器、大国工程背后的技术工匠们,走到前台,站上舞台,讲述着他们用技术创新、诚实劳动书写的中国工人故事,也影响着一代青年投身技能报国的征途。

事实上,自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那一天开始,李守镇始终将为工人阶级利益建言献策,作为自己的履职中心任务。

2017年,李守镇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的大会发言,曾经引发社会强烈共鸣。此后,他又围绕这个问题深入调研,连年提交了多件提案。

当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一项与亿万产业工人息息相关的重大改革从此拉开大幕。此后,顶层设计的政策密集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近百个。这些改变的发生,令李守镇深感“与有荣焉”。

2022年是李守镇履职全国政协委员的第10个年头,在继续为产业工人发声的同时,他结合当前劳动者队伍新变化,也将目光投向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议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推动平台经济等新兴行业领域健康发展,并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与总工会界别全国政协委员们共同提交了《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提案》。

当一个个提案建议转化为政策措施,也是李守镇最为欣慰的时刻。“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我们影响的是一个部门、一个领域、一个地区。而在全国政协的平台上,我们一件小小的提案,都可能引起多个部委的回应和整个社会的关注。”接下来,他将继续写好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委员作业”。

2022-10-12 司晋丽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党组成员李守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044.html 1 希望全社会都能尊重技能尊重劳动 32,04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