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从美国去工业化过程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之路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13日   第 02 版)

斯泽夫

据2022年7月4日工信部消息:“10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过45万亿元”,中国已经是当前世界上数字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然而,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更须防止经济脱实向虚。

一、美国去工业化的教训

美国去工业化的教训告诉我们,谨防数字经济下的脱实向虚。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我最近分析研究了美国近30多年经济发展的情况,得出两个基本判断:一是美国去工业化是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大发展背景下开始的;二是在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虚拟世界,经济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我们都知道美国有两个创新技术发源地:一个在东海岸的波士顿;另一个在西海岸的硅谷。它们分别是20世纪上半叶无线电技术和下半叶半导体芯片技术的革命引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敏锐地看到了机遇,提出:“为了使美国再度繁荣,就要建设21世纪的‘道路’,它将使美国人得到就业机会,将使美国经济高速增长。”这就是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由来。信息高速公路战略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活力,不但在经济、科学技术上再次引领世界,而且这些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是成功的,也构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数字经济”主要要素。“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方法,“世界是平的”。

诚然,信息高速公路战略一度带动了美国经济全面发展,但我发现,美国在“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迅猛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走向“去工业化”。经济结构从实业型向信息型转变、制造基地从本土化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投资者、风险投资等不断追求高科技企业,实体经济和传统制造业不受待见;在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下,美国制造业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美国著名学者沃伦·本尼斯在《成为领导者》一书中说:“新经济是靠智力资本推动的,这也将是21世纪经济特征。一家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办公楼、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大力发展“两头在外”企业,把制造环节转移海外,也叫“去工业化”快速转身。资本开始逃离实体经济,美国实体产业开始空心化,经济开始脱实向虚。就拿与我们打交道40多年的GE公司来说,从韦尔奇开始卖掉大量工厂,据统计有70多个制造厂、卖掉起家的发电设备,反而大量投资金融业、NBC,金融资产,这些产业已经超过GE公司产业的50%。

与美国恰恰相反,中国依赖于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面对中国的发展,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2008年提出“新经济战略”: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这就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

从美国经济的增量也可以看出制造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少,20年前金融、保险、房地产和通讯、数据网络、计算机系统、互联网等行业占美国经济增量的75.54%,过去10年占到经济增量的95.19%。基于这样的经济情况,奥巴马政府提出美国“再工业化”。

二、制造业是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对照美国“去工业化”的过程,当前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也出现一些脱实向虚的现象:部分地区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实体经济快速下滑;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并不高;制造业失去吸引力,投资低迷;制造业不受学子们青睐,一流人才很少流向制造业。这些现象,有碍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然会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年》开宗明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这就是制造业新定位。我们要真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让高质量制造业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决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第一,数字经济发展的水平,要依靠制造业支撑。比如信息化的传感器和芯片,信息化的发展主要还是要靠传感器、芯片这些基础的制造业。只有高端制造做到一定程度,才能支撑信息化不断升级。第二,数字化、信息化能走多远,要看高端制造业能走多远。换一句话说,只有高端制造业发展了,数字经济才能有长足的发展。第三,黑龙江制造业的基础是好的,只有制造业发展得更好,数字经济的平台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政府要管控好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在这方面,不能全靠市场机制或者看不见的手解决问题。例如,美国在“去工业化”过程中,每一笔交易从市场角度看都是“划算”的,但是最后从全局来看却影响了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发展数字经济与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步进行,否则就会损害国家整体经济发展。

数字化发展趋势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数字经济不是要代替制造业,而是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从这方面说,数字经济发展为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但任重道远。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哈尔滨电气集团原董事长)

2022-10-13 斯泽夫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056.html 1 从美国去工业化过程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之路 32,05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