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华论
十月的阳光,洒向丰收的大地。每一份喜悦,都辉映着充满希望的中国;每一个期许,都澎湃着开创未来的力量。
在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上,我们将迎来新的历史坐标。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全面总结新时代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亿万人民自信自强,新时代的中国,党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
(一)
穿行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展区,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10年来的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历历在目。尤其动人的,是一张张绽放的笑脸。那是农民获得好收成的开怀,是老人在“长者食堂”就餐的欣慰,是社区居民享受便民服务的温馨,是孩子们在晴空下尽情玩耍的幸福……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气象万千。这是用汗水浇灌出的幸福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向人民交出的精彩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回望中,那个起笔挥毫的历史性时刻更显意味深长——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十载艰苦奋斗,十载春华秋实。梦想的光芒,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庄严的承诺,正在化为百姓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如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亿多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10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分别覆盖超过13.6亿人、10.4亿人;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碳排放强度下降34.4%,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天蓝、山青、水绿正在成为常态;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群众文化机构2021年服务8亿多人次,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
……
山河锦绣,人民幸福是最温暖底色。10年,改变了什么,带来了什么?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精准扶贫瓦吉瓦(好得很)”,脱贫的大凉山彝族群众,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阳光照进了屋里,也照进了老百姓心里”,北京雨儿胡同的住户提起居住条件的改善,总有说不完的话。“这样的故事,在许许多多的平凡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在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农民作家动情写下自己“新生的故事”……
国庆假期期间,“中国红”点亮神州大地,喜迎二十大的氛围日渐浓厚,铺展着一幅幅欢乐祥和的温暖画卷。山河远阔、国泰民安,这是一个人民至上的新时代中国,一个真真切切属于人民的伟大时代。
(二)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当农民,切身体会到了百姓的稼穑之难和衣食之苦,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在今年6月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讲起在梁家河的经历。
从纵横捭阖的国际舞台,到共商国是的“两会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忆起难忘的梁家河岁月。陕北黄土地上的这个小山村,凝结着共产党人对人民难以割舍的深情:“我们这一代人有这个情结,一定要让我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特别是要扶农民一把。”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几十年来,习近平走过沟壑纵横的高原路,走过荆棘丛生的羊肠路,走过坡急沟深的盘山路,走过覆满冰雪的乡村路……从人民中走来,与人民同行,为人民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黄河之畔,在长江之滨,在黄土高原,在秦岭深处,在烟雨江南……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驻足凝望。深情的目光中,有山川大地,更有万家灯火。
一路走来,总书记对人民的关怀“实打实”。他谋划着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操心着百姓身边的小事。同乡亲们聊家常、算收支账,摸摸炕被看群众住得暖和不暖和,揭开锅盖看群众吃得好不好,拧开水龙头看水质怎么样,关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不丰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书记看得细、问得实。(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