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创建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精品学堂”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17日   第 11 版)

▲刘宁

▲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群推荐阅读

▲全国政协“国学读书群”在清华大学开展线下交流活动

□主讲人:刘宁

主讲人简介:

刘宁,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文献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唐宋诗学与文章学研究。著有:《唐宋诗学与诗教》《汉语思想的文体形式》《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究》《王维孟浩然诗选评》等。

编者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国政协高度重视,认真学习贯彻。特别是在2020年4月启动的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中,委员们对中华文化学习和交流的热情持续高涨,先后成立了“国学读书群”“‘诗词艺术古今谈’委员自约书群”等,著名学者刘宁委员分别担任了该读书群的群主。本期讲坛副刊邀请刘宁委员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精神和学术研究及履职经历,讲述对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思考、期待。

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瑰宝,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深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无比重要的时代课题。

全国政协开展委员读书活动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活动伊始,就成立了“国学读书群”,持续至今已近3年。我一直参与“国学读书群”的交流,担任过群主、导读等工作;最近又担任“诗词艺术古今谈”委员自约书群群主,和委员、专家一起交流诗词艺术的古今传承。

将近3年时间里,研习经典,品读诗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收获很大,感触很深。我是一名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的研究者,委员读书让我对如何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了很多体会。我深深感到委员读书活动,在当代中国,创造了极为独特的文化传承“精品学堂”。委员们的学习交流,体现出鲜明的“精品意识”。交流不作泛泛之论,研讨深入,充满启发。新时代我国社会追求高质量发展,中华文化传承也需要树立“精品意识”。委员读书这座“精品学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承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

新时代文化传承呼唤“精品意识”

30多年前我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学习时,传统文化很受冷落;但是,我们的师长始终鼓励我们,要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当时系里已至耄耋之年的著名唐诗研究专家林庚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讲,你们要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这一代人,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了,但你们一定会看到!

那以后,每一次回想林先生的谆谆教导,内心就无比感动。如今,林先生的预言真的变成了现实。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文化。国门打开,中国人看到广阔的世界,许多人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开始关注中华文化的伟大传统。这些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奠定了时代和社会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中华大地掀起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人们学习经典、传诵诗词,各类国学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书画里的中国》等一大批国学传播文化节目,深受欢迎。在春秋佳日,风景秀丽的园林里,人们会看到不少身穿各式汉服的年轻身影;今年春晚的古装舞蹈《只此青绿》,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等等,都好评如潮。

然而,新时代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人们深入学习国学的强烈愿望,还是要实现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重任,都呼唤文化的传承弘扬要更具“精品意识”。

新时代学习者的素养明显提高。据教育部今年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21年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2.18亿,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430万人,在学研究生333.24万人。全国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口2020年有1076.5万(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而2010年只有413.9万,10年时间多了600万。202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8%,而2010年只有26.5%。这些都充分说明,新时代我国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整体规模,有了显著扩大。

如今,中国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国民,已经占总人口的1/7,他们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要充分关注这一群体的学习需要。这一群体虽然没有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专业教育,但其文化素质高,在祖国的各行各业肩负重任,对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有很高的热情,很深的期待,同时也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文化传承的精品之作,才能吸引其兴趣。这一群体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时代对精品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新时代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对中华文化传承弘扬,提出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弘扬,需要多出精品。

中国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做好精品传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籍整理迎来黄金时代,整理出版的古籍近两万种,许多大型古籍整理项目顺利完成,出土简帛、金石碑刻、档案文献的整理以及古籍数字化也成就斐然。在此基础上,传统文化相关课题的研究也取得许多重大突破。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专业学者队伍也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2016年启动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工作,就是经典传承的代表之作。该项目由中宣部支持指导,原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以“激活经典,熔古铸今,立足学术,面向大众”为宗旨,约请优秀的专家学者对《尚书》《周易》《诗经》《左传》《孟子》《老子》《庄子》等百部中华文化经典,进行整理、解读,出版后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类似这样的成功之作,还可以举出很多,但要满足新时代社会的整体需要,这样的“精品”还需要更多更多。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新时代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需要树立“精品意识”,回应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呼唤以“精品”沟通古今,赋能当代的文化创造。

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精品学堂”

政协委员读书活动,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委员是各行各业的精英,针对委员的学习要求,全国政协对读书交流的方式方法,做了精心安排,体现出鲜明的“精品意识”。经过领导提倡,政协组织和委员们的长期努力,委员读书日益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精品学堂”。这座学堂有如下三个突出特点:

关注中华文化经典的思想内涵

在我担任“国学读书群”第二期群主时,群里主要学习《孟子》与《庄子》。这两部经典,我自己曾在学校的课堂,以及校外的普及讲座中讲授过。通过对比,我感到政协读书交流,最突出的特色是关注经典的思想内涵。

“国学读书群”的学习,聚焦于提高委员自身修养、加强思想引领、凝聚共识、促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等深刻的履职追求,其立意始终着眼于理解和阐发经典思想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孟子》《庄子》两部经典,卷帙颇多、内容丰富,而相关的导读,始终围绕核心问题,做提纲挈领的阐释,这非但没有让委员望而却步,反而引发了委员们浓厚的思考兴趣。

委员们对《孟子》“义利”“性善”等问题的讨论,热烈而深入。全国政协委员、儒学大家、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在群中担任《孟子》的导读。他指出,孟子的“义利观”,作为一套先义后利的价值观,贯通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既是治国理政的价值观,又是社会关系的价值观,也是人生道德选择的价值观。它对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启示。委员们进一步提出,在注重“利”的市场经济中,应如何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陈来先生面对委员们的疑问,认为先义后利,是治国理政社会价值观的核心,与市场经济法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它不否认市场经济有其法则,而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警惕市场法则侵入家庭、学校、团体、社会,变成人与人之间的普遍法则。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则在充分肯定核心价值观要以“辨义利”为核心的同时,详细讨论了市场经济下义利的复杂关系。他认为要学习儒家的中庸之道、“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妥善处理义利关系,化解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这些讨论思辨丰富、视野开阔,既指出先义后利这一价值原则,对于国家的精神星空犹如北极星一样的重要意义,又深入思考北极星的星光如何充分照亮星空的问题。

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李耀南导读《庄子》期间,庄子的思想,经过李教授精彩深入的讲解,引发了群中委员的深刻共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这些深刻的思想,积极地继承了中华传统的生态文明智慧,而其中庄子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李教授认为,建设生态文明,要重新谛视人与万物的关系、注重天地万物的审美意义,要顺应自然、努力体会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深厚宏阔的存在体验。这些见解,积极地阐发了庄子思想的当代价值。

“国学读书群”陆续开展的《论语》《老子》《周易》《尚书》等经典的学习,对“大一统”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理论思考,也都体现了关注经典思想内涵的特点。

关注中华文明的“精深成就”

中国有悠久的文教传统,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国学读书群”先后开展过唐诗、宋词、毛主席诗词、革命烈士诗词等的学习,最近又成立“诗词艺术古今谈”委员自约书群,此群约请了多位优秀诗词研究专家,就中华诗词的核心艺术问题展开导读交流。

这个群的成立,本身就体现了委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深入期待。很多委员提出,自己很喜欢古典诗词,但是自学时遇到不少艺术上的难点。政协书院积极回应委员的要求,开设这一诗词学习交流书群。两个多月以来,专家导读已近十讲,交流效果之好,十分令人鼓舞。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协原主席蒋定之一直积极参与交流,他说:“这么成系列的高端诗词讲座,在政协历史上可能是第一次,这不仅对委员学习是很大帮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是很好的推动。”

同样被群中讨论吸引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刘筱敏则感慨:我们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以前对“博大”体会比较多,这一次,真切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精深”!这说出了不少委员的心声。中华诗词所以堪称中华文化的精髓,正是因其具有深邃的艺术、深邃的精神。诗词群邀请了西北大学教授李浩,南开大学教授查洪德、卢盛江,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易闻晓,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彭国忠,扬州大学教授刘勇刚,浙江大学教授陶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贵等专家进行专题导读,讨论唐宋诗艺术奥秘、诗词吟诵、词心词脉、意象与诗法、体式与用韵、词的下字运意与开阖变化、唐宋律诗意脉与意趣以及唐诗之路、山水诗等重要课题。每一讲都围绕诗词作品,分析其结构之奇、运思之妙。中华诗词艺术之精工、境界之深邃,通过专家的揭示,神采毕现,令人叹为观止。诗词艺术的精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巨大创造力,只有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精深之美”,才能更好理解其何以能历数千年发展变化而生生不息,才能更好地树立中国文化自信。

然而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精深成就”,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委员读书创造的“精品学堂”对此作出了积极探索。

本群约请的专家,都是优秀的前沿学者,在诗词教学和研究领域深耕超过20年,造诣深厚,经验丰富,研究与创作兼擅。他们反复锤炼讲稿,录制音频,以精要的笔墨,讲透诗词艺术的奥秘。在目前已经开展的导读讲座中,李浩教授揭示唐诗境界美的艺术特点,易闻晓教授深入分析意象与成辞对创作的意义,彭国忠教授从下字运意与开阖变化探讨词艺精微,刘勇刚教授示范讲解吟诵规律,陶然教授品读词心词脉,李贵教授总结诗词体式特点。这些导读不讲奇闻趣事,全靠揭示诗词艺术本身的精深美妙感动人心。很多委员在导读结束后,还在反复品味讲座内容,在诗词深邃美好的世界中流连忘返。

导读专家也感到与委员的交流,很受启发。虽然专业背景不同,但委员视野开阔、思考深入,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王苏教授是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朗诵协会副会长,她美妙婉转的诗文朗诵,与刘勇刚教授抑扬顿挫的诗词吟诵,神韵各异而又相互启发,给委员们留下难忘印象,也启发大家探究诗词艺术古今传承的多种形态。专家与委员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大家共同领略中华文化的精深美妙,体会文化自信的力量,共同创造了文化传承“精品学堂”的动人景观。

跨学科、跨领域的开阔交流

委员的专业背景十分多样,每一次交流,都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彼此相互启发碰撞,激发出许多思想火花。“国学读书群”围绕孟子“性善论”的讨论就是很有收获的跨界交流。

人性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儒家人性论对塑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影响至深。陈来委员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在担任导读时,对孟子人性论“本体”与“工夫”内涵、荀子人性论的实际含义做了深入解读。在宗教学方面造诣深厚的叶小文委员,则对基督教的原罪说与孟荀人性论进行了比较,指出人性的善恶、人类的原罪,这些问题都是人类永恒思考的基本问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教育学大家朱永新则细致地讨论了孟子“性善说”、荀子“性恶说”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深远影响,讨论了关于人性形成假说的气禀论与性习论、关于人性塑造方法的外烁说与内求说。全国政协委员、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著名航天卫星环境工程专家孙来燕,对康德哲学有深入钻研,他对孟荀人性论与康德“道德律”进行了对比,认为孟子“四心”“四端”更接近“道德律”的绝对命令,进而认为当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批判地扬弃,汲取精华,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些讨论,在中外文明比较的视野下探讨了儒家人性论的文化特色和当代价值。

《博览群书》“政协委员读书随笔”专栏,集中刊发了这组讨论,读书取得了良好的外溢效果。不少社会读者看到后,都感叹政协委员读书视野开阔,拓宽了国学经典的思考空间。

读书履职的深刻追求,始终贯穿在委员思考交流中。学习《孟子》《庄子》时,“国学读书群”曾与“学习《民法典》读书群”互动讨论,思考《民法典》对中华优秀文化智慧的继承。法学界委员的思考,带来很多启发。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四卷的学习,更是贯穿在全部学习过程中,带来全方位的启发与指导。

总之,在全国政协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政协书院的深入指导下,委员读书活动成果丰硕。在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委员读书成为当代中国独树一帜、弥足珍贵的“精品学堂”,深刻回应了新时代文化传承的迫切要求。作为一名深入参与读书活动的政协委员,我充分感受到委员读书的重大意义。

值此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时,我要立足岗位,加倍履职尽责,在委员读书这所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精品学堂”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2022-10-17 刘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239.html 1 创建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精品学堂” 32,2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