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坚持先立后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22日   第 02 版)

作者:余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坚持先立后破是能源发展的内在逻辑。能源作为生产要素,是现代社会的“氧气”,需要不间断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转,只有先立后破才能确保能源供给安全稳定。能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和承接就业的不可或缺部分,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只有先立后破才能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先立后破应立足于能源的多重属性。能源的世界性决定了我国能源发展应与世界能源转型步调相一致,过快过慢均可能导致能源资源进口无法充分保障、能源产业走出去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能源的生态性决定了能源发展应与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相一致,但一方面能源发展还需要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另一方面低碳技术不成熟增加了转型发展不确定性。能源的要素性决定了能源转型要节奏合理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成本可承受,但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对价格敏感度不同以及转型初期能源成本增加等均增添了政策实施难度。能源的产业性决定了能源先立后破要与地区产业升级相协同,要化解传统能源退出带来的就业等风险,但各地区均积极争取有利于本地的发展资源、内卷化进入新产业新领域,不利于全国最优。

先立后破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具体工作中的落实。先立后破是一种方法论,即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从关键领域和行业入手,进而带动全局性的变革。推进能源先立后破需充分考虑我国发展阶段、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基本国情,通盘谋划、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统筹好发展、安排好制度,有序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安全替代。

在时间维度上,坚持先立后破体现为按照先增量替代后存量优化的思路推进。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的增长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将推动能源消耗继续增长。多方机构研究表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将大概率在2035年前达峰,约60-62亿吨标煤,即较2020年水平再增加10-12亿吨标煤。实现能源领域碳达峰需要能源需求增量全部由低碳和零碳能源满足,其中零碳能源既包括风能、光能、水电、核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又包括煤炭+CCUS(碳捕获封存与利用)、天然气+CCUS等脱碳后的化石能源。鉴于2030年前CCUS技术尚不具备大规模部署条件,故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在空间布局上,坚持先立后破体现为实现产业转移与新能源开发融合发展。减碳不减生产力。人类文明进步离不开发展,发展离不开高载能产品,但高载能产品将逐步转向更多消纳低碳的新能源,必然逐步向新能源富集的地区转移。我国新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拥有全国78%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88.4%的光伏资源技术开发量。西部地区新能源已经进入规模化开发利用阶段,成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战略基地。西部地区有条件率先将现有高载能、高排放产品转向高载能、低排碳,并进一步吸引高载能产品向本地转移,形成全国高载能、低排碳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因此,有序推动高载能产业向新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是兼顾“双碳”目标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制度安排上,坚持先立后破体现为推动能源与碳排放相关政策和市场的有机衔接。相较于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更具鲜明的控碳、降碳、减碳导向,且不会约束经济增长对用能的需求,有利于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因此,要科学考核,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不断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以市场化手段促进能源低碳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先立后破,更好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2022-10-22 余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510.html 1 坚持先立后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32,51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