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薪火相传:志愿服务温暖你我他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22日   第 10 版)

服务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们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本报记者 赵莹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志愿服务制度日趋完善、专业性逐渐增强,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彰显强大生命力,展现新作为、实现新担当。十年来,无数默默无闻的善行、无数激荡心灵的义举,让城市更有温度,让文明更有高度,更让爱的暖流如潮涌动。

滴水之源 聚爱成海

进入10月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天气渐凉。午间的日头下,13个月大的多吉在家门前蹒跚学步。孩子上唇曾经裂开的豁口,如今通过手术修复大有改观,阳光下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

正是这样一张张笑脸,让滴水之海爱心公益社负责人格桑德庆从心底生出无限牵挂。

“看着孩子们被缝合的唇线、母亲们重又展露笑颜,那一刻,作为志愿者,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2016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微笑行动”在西藏免费诊治唇腭裂患儿,格桑德庆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在已发展3年的志愿者队伍中发出“召集令”,同时寻找大学生志愿者做汉藏双语翻译。

那一年,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250余名唇腭裂患儿接受了修复手术,孩子的父母家人,开始对未来有了更多美好期待。今年7月底,“母亲微笑行动”来到林芝,再次为包括多吉在内的112名唇腭裂患儿免费治疗。现场不停忙碌的,不仅有“滴水之海”的社会志愿者,还有为孩子们实施手术及护理的43名医疗志愿者,他们利用自己的年休假,从全国各地汇集在一起,帮助孩子们展现笑容。

滴水之源,聚爱成海。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继而延展到一座座城市……寒来暑往10年间,志愿服务在全国各地生发出蓬勃力量,深入到城市乡村的方方面面,给病者以慰藉,给困者以帮助,给弱者以坚强。

10年来,各类志愿者奔走在车站广场、大街小巷、社区楼宇,用善行义举播撒爱心、帮助他人;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面前,广大志愿者们义无反顾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地方迅速行动、协同救援;与人为善的同时,也感召更多人择善而从,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

他们中,有着青年志愿者们年轻的面孔,也不乏满头华发的老人。

记者从北京市老龄协会获悉,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中,60岁及以上老年志愿者有84.7万人,助老志愿服务队伍4548个,展现出新时代老年人老有所为、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因志而行,因愿而动。生生不息的志愿服务,持续激发了向上向善的力量,让道德美景绵绵不绝、处处“花开”。

内生动力 持续激发

记者翻阅《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1~2022)》发现,全国志愿者总数年增长曲线显示,注册志愿者人数从2012年的292万增长到2021年的2.17亿。在10年时间里,志愿者人数稳定而快速地增长,翻了74倍,各地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不断提高,为社会发展进步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期,全国志愿服务团体数从两万个增长到93万个,志愿服务项目数从1万个增长至541万个,分别相较2012年增长了46.5倍和541倍,展现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10年间,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志愿者队伍迅速壮大,志愿服务广泛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志愿精神在人们心中牢牢扎根、薪火相传,成为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

10年间,我国建立起规范的志愿者注册体系和服务时间认证体系,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者的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包括为注册志愿者提供志愿者保险,建立先进志愿人物评优等保障激励机制。

10年间,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对口志愿服务,用智慧献爱心,有效地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一个个身影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次次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情暖人心,一张张温暖友善的笑脸幸福绽放……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显示,我国现有实名注册志愿者2.29亿人,志愿服务项目967万个,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热情高涨,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被持续激发。

因时而动 因势而行

回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曾创历届之最,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欢迎您”的最好名片。14年后,北京再次携手全世界人民“一起向未来”,奥运志愿者的“微光”,点亮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

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时光,41岁的志愿者王珂恍如昨日,当年从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回归工作日常,志愿服务就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得知冬奥城市志愿者招募的消息,王珂毫不犹豫地再次填写了报名表,最终如愿以偿,把沉淀多年的志愿服务经验传授给了更多年轻的志愿者。

“奥运会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是一次展现中国青年志愿风采的窗口。”谈及参与两届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感受,王珂告诉记者,他那时做志愿服务大多出于兴趣,但现在的学生已经把志愿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青年一代的担当。”

时至今日,我国志愿服务制度日趋完善、专业性逐渐增强,从轰轰烈烈沉淀为润物无声,在应急救援、大型赛会、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6年颁布的慈善法中,对志愿服务的招募、登记、培训等进行了明确规定。2017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志愿服务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和原则,确立了志愿服务的管理体制,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法治保障,有效促进了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至今,志愿者更是构成了全民抗疫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个体工商户、社区居民等纷纷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发挥所长、尽己所能,向危而行、排难而进,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疫情防控中,数千万计的志愿者拧成一股绳,他们挨家挨户通知防疫事项,持续坚守在物资保供、医疗救助第一线……每名志愿者都如同一束微光,共同汇聚成疫情防控温暖而明亮的“志愿灯塔”,迸发着志愿服务炙热的赤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张翼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志愿服务事业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助残扶困、养老服务、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志愿服务精神也逐渐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风向标之一。

站在十年的时间刻度上,涓涓志愿之光涌流不歇,聚作星河、汇成江海,已然成为神州大地上一道别样的风景,奔腾出不断前行的暖心力量。

2022-10-22 赵莹莹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547.html 1 薪火相传:志愿服务温暖你我他 32,54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