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 波
10月22日,是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的日子。作为摄影记者,为了能在会场争取到最佳拍摄位置,我在凌晨5点钟闹铃的响声中,起床简单洗漱做核酸,拖着摄影器材第一个跳上了去闭幕会的7号车。
车刚停靠稳当,我第一个冲下车,身上背着大包小包、“长枪短炮”,以百米速度一路跑到媒体队伍的前列!多年来坚持体能跑步锻炼的技能,这次算是派上用场了——最终,我如愿获得了前排心仪的拍摄位置……
这一幕,只是大会报道期间的日常。
10月16日上午,万人大礼堂内不时地响起阵阵潮水般的掌声。作为第一次参加党代会报道的摄影记者,我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那一刻,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因为,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生逢盛世,我为自己能够用镜头记录下党的伟大征程、记录下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中的精彩瞬间而感到光荣自豪。
大会期间,我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和每一场记者招待会、集体采访。我常常穿梭在新闻中心记者工作区,第一时间将图片稿件编发至采编平台。会议期间我拍摄了上万张新闻图片,还完成一期摄影版的拍摄,并和本报民意周刊联合策划完成一期聚焦党的二十大的图片版报道……我将镜头聚焦基层党代表的一言一行,力求通过画面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风采,传播他们的精神品格,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也被这些优秀的党代表所触动、所感染,极大地锤炼了党性。
不由得,我想起了自己在2019年年初参加人民政协报社首批“与‘第一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党建活动的情景——我们年轻党员们分别驻扎在安徽省舒城开发区青墩村和千人桥镇韩桥村,大家发扬钉钉子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作风,扎实开展活动,同时,“三同”活动小分队队员还积极拿起手中的笔和镜头,每天发回最新、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闻产品……那个时候,我同样感到自己的思想得到了深刻洗礼。
在报社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本报唯一一名上会的摄影记者,我会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提前和部门主任谋划摄影版面选题,还积极同谢颖、崔吕萍、刘彤三位同事尝试拍摄短视频。在大家的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下,我们团队一起完成了“我在现场”短视频栏目,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报》融媒体的特色。
时光匆匆。当一起并肩上会的几位同事和媒体同行相继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新闻中心的那一刻开始,我才意识到大会已经闭幕了,心中恋恋不舍。不过,我还有坚守的任务,还要继续为接下来的活动拍摄做准备。
这就是我的“二十大时光”:有辛苦,有快乐,有收获,有感动,有启发,有太多值得我铭记的点点滴滴。作为一名“80后”青年党员,我愿融入这催人奋进的时代大潮,用手中的镜头与青年朋友们一起见证历史,记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