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磊
编者按:
继“云上看河南”之后,中国残联近期推出“云上看福建”活动,全面展现福建省近年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成就。
在福建,残疾人事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体系日趋健全,10年来孵化培育各类残疾人服务机构近1200家。三明市的盲人按摩已成地方“名片”,漳州市的残疾人文创事业颇具亮点,龙岩市通过无障碍改造畅通了残疾人的就业之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面貌正日新月异。
本期刊发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及有33年历史的福建省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创新服务故事,以此呼吁全社会关爱残疾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从制度设计、环境支撑、创新实践、工作格局等方面立柱架梁、支撑发展,通过持续创新,不断完善助残服务体系,提升了残疾人小康生活的成色,打造了助残事业的福建名片。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早在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曾这样说道。如今,福建省交出了一份“春天事业”的温暖答卷。
让“政策礼包”变成“幸福红包”
从超市职员、印刷厂小工、小卖部老板到牵头成立福建省首家残疾人互助合作社,在勤劳创新致富观念的引领下,在各级帮扶和政策红利的助力下,南安市残疾人林连生带领向阳乡的145户人家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早在2012年,为了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福建从兜底民生保障、全面脱贫攻坚、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逐步理顺机制、贯通体系、提升能力,稳稳地托起了残疾人的幸福感。“十三五”期间,福建省级(含中央)投入残疾人事业资金多达36.6亿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近年来,福建省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建立健全助残脱贫工作机制。2019年底,全省6.6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全部脱贫。
兜底保障是做好基本民生改善的第一要求。2021年度,福建省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5%;纳入低保和特困的残疾人22.08万;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超过73.56万人次;为66.61万名残疾人参加意外伤害保险提供资助,为3.43万户7.22万名残疾人发放“一户多残”补贴。
残疾人小康生活的成色如何,不断丰富拓展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是最好的注脚。
随着《“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福建省贯彻国家残疾预防(2021-2025年)实施方案》等的发布,福建不断加大更高质量的制度建设和服务供给,让“政策礼包”变成“幸福红包”。
教育是起点,就业是关键
13岁时逐渐失去视力的吴可彦,在人生最灰暗的那段日子里,获得了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诸多关爱。他上了大学,有了工作,还成为福建省“90后”第一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用文学点亮了生命之光。
帮助残疾人从救济走向自强、从接受走向回馈,教育是起点,就业是关键。
福建省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10年来,福建省特殊教育发展体系更加完善、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持续提高,实施残疾儿童青少年15年免费教育和资助政策。2020-2021学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2.73万人,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99%,1962名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就读。“扶贫助残大学圆梦行动”累计资助3529人次,金额达2092.6万元。仅“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24.13亿元专项用于提升特殊教育整体水平。
10年来,福建省将促进残疾人形式就业、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就业奖励补贴政策落实、职业培训等综合施策、一体推进,还在教师资格体检、中医资格考试等为残疾人畅通制度障碍。10年来,全省新增残疾人就业114746人,城乡培训192042人,完成任务指标连续多年走在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福建省还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10年来,全省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4.33万户,投入资金3.02亿元。
扶残助残的新风尚正在八闽大地上蔚然成风。10年来,仅福建省残联主管的助残社会组织就募集善款善物近5.75亿元,实施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关爱残疾儿童行动”“金秋助学”“爱的循环”“同人i就业”等十余个公益助残项目,受益残疾人达68.69万多人次。
康复工作不断突破
福建南平的脊髓损伤患者叶青多方求医,曾被医生判为不可能康复。是一场生活重建训练营彻底改变了他,他学会了借助轮椅实现基本生活自理,自信地走向社会,还成了一名同侪教练。
2019年来,福建省“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成功举办了6期,一大批像叶青这样的人士实现了“自助-人助-助人”的人生转变。
近年来,福建省残疾人康复工作不断取得突破。2016年以来,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救助、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等普惠性制度,推动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同时颁布《政府购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指导意见》,不断探索精准康复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
与此同时,福建省不断加大对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康复、就业、托养等社会组织发展的鼓励扶持力度,广泛开展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工作,社会化、多元化的残疾人服务供给机制逐步形成,截至2020年,孵化培育各类残疾人服务机构1179家。
2021年起,福建省残疾儿童救助年龄范围扩大为0-17岁,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不超1.5万元提高为1.7万元,有效减轻了全省3万余名残疾儿童所在家庭的康复费用负担。自2018年起,该省残疾儿童救助人数从每年不到5000人增加为1.6万人,救助资金从每年不到5000万增加为2.2亿。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数由2017年12.1万人增加至2021年30.7万人。
以创新持续提升助残服务
纵观福建省残疾人事业近年来的发展,“创新”是关键词,服务下沉基层是重要变化。
在福建,县级残疾人服务设施实现了基本覆盖,同时还建成了76所省级公办“福乐家园”,助力残疾人康复和托养。尝试打通助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爱心助残驿站工作正在进行。福建还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搭建“968891”服务平台,打造“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品牌。
从首创到坚持,福建连续举办7届海峡论坛·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12届“闽台残疾人文化周”等活动,扩大了残疾人事业的“朋友圈”。
数字赋能为拓展残疾人服务带来更多的“数字福利”。云客服、直播带货、网约配送等数字经济的新业态,为残疾人就业开辟了广阔前景。全省以“龙岩搏赢残疾人电商培训就业孵化基地”为龙头的新业态基地已达263家,从业残疾人达1.2万人。残疾人证、“两项补贴”实现“跨省通办”“全程网办”。此外,福建还推出了持证残疾人及符合条件的同户监护人群体通信资费5折优惠专属措施;福建残联联合福建联通共建“福建省残疾人联络员管理平台”。数据多跑路,残疾人少跑腿,日益成为残疾人美好生活的新常态。
“考卷常新,本色依旧。未来10年,共同富裕的新考卷已然铺开,且待我们躬身力行,踔厉奋发。”福建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