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关于茶的杂思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28日   第 11 版)

作者:张治毅

有一个谜面:“人在草木间。”谜底大家当然都知道,说的是“茶”。

施耐庵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此话有些偏颇了。草木的确不会说话,人们无法用语言来与之沟通交流。但无言不等于无情,可以看作是大智若愚,大音希声。

茶树属木,嫩叶如草,春生夏长,与世无争。在她的世界里,有和风拂过,有暖阳来照,冬天用来蓄力,新春满怀希冀,她的内心一定充满欢喜。

心灵的交流才是真正的感情沟通。采茶人在茶树上细细挑选,摘取的手法够轻够柔。炒茶人对茶叶爱而不宠,手掌与茶芽同时经过铁与火的洗礼,亲密的摩擦,注入了感情与心力,定然会有爱的火花。

古人称茶为“灵芽”,还将香茗、玉露、黄金芽、美人、山珍、瑞草魁等最好听的名字都给了茶,茶成了人们寄托、传递感情的载体,茶即是深情,深情寄此茶。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其实,草木之茶比人幸福,她四季可轮回,花果能相会,一春复一春。而人呢,一生真的就是一生,是再也无法重来一遍的单行路。

茶生虽短,也很平凡,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她的世界过于平淡,那是你对她了解得还不够深入。你看,茶叶从萌发到采制炒成茶,从冲泡到茶渣重归尘土,这个过程把古人认为构成宇宙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都占全了,这大概就是佛语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原因吧。甚至有理由认为,佛祖拈花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手拈的那朵花就是茶花。不是有一说,茶叶是佛祖打坐参禅时犯困撕下的眼皮么。

茶与世界的交集,丰富多彩。通过茶人,茶叶可以认识到形形色色的人,见到各式各样的物。为了茶,人也发明出各种茶器具,产生出各种流派的文化。茶从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层面,外延很宽广,内心更丰满。

茶叶的世界,兼容并包。从基本的绿,到黄白青红黑,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茶可敬可亲,纯饮味佳,与其他食品也能很好地相处。现代的调饮茶,因为有了牛奶、果汁,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无论加了多少辅料,人们还是愿意称她为X茶。茶很大度,人们也不会忘记她是永远的主角。甚至,有些饮品与茶毫不相关,也会被称作茶。显然,人们是把茶作为一个美味的形容词。

茶叶不简单,喝茶很快乐。烧水、泡茶,是很单纯的快乐。置席、摆器、洗茶、烫杯,是很治愈的仪式。喝茶读书,是对身心的同时滋养。喝茶嗑瓜子,能饱口腹之欲,也同样开心。雅俗共享,当首推茶。

茶可解困、解闷、解酒,最奇妙的,是能解乡愁。古人一直相信,离家远行,一定要带一把家乡的泥土,到异乡水土不服时可当药用。喝茶的人就不用这么麻烦了,把轻便易携的茶叶包好放入行囊,想家时泡上一杯,家乡的山山水水都在眼前。

2022-10-28 张治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868.html 1 关于茶的杂思 32,86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