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十年履职路 毕生黄河情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31日   第 07 版)

王树理

我成为全国政协委员,迄今已走过10个年头。回顾10年历程,我有若干毕生难忘的记忆和收获,其中一个最大最集中的收获,就是我关注黄河的过程。

10年来,我先后提交了18件关于黄河治理、深入挖掘和保护沿黄流域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提案和建议,创作了与黄河有关的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各一部以及长篇散文《大道通天》和由几十篇散文组成结集的《且将锦瑟记流年》。尤其是在我年近古稀的时候,参与了“保护黄河万里直播活动”,让我实现了今生走完黄河的夙愿。

我是黄河的儿子。黄河入海口的平原上,埋着我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先人,他们留给我的最为庄重的遗嘱,就是让我弄明白,这条从遥远的青藏高原奔腾咆哮而来的河流,为什么被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称为“母亲河”。她是怎样养育他的子民、怎样把由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团结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屹立于世界东方的。10年的履职,让我从对母亲河的深深挚爱中,解读了这些过去未曾细心思考过的问题。

三江源的鄂陵湖、扎陵湖,像极了母亲澄澈无私的眼睛。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清凉、更纯洁、更包容、更甜蜜的湖水了。那密如蛛网的溪流从地底喷涌而来,从远方奔腾而来,从高原呼啸而来,汇聚成湖泊,凝聚成浪潮,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自西向东一路奔走呼号,斩关夺隘,历经5464公里的跋涉,最终在山东东营汇入大海。我们56个民族也正是具有了母亲河这种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基因,才能紧紧地抱在一起,“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库布齐沙漠曾经是沙尘暴发源地。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里沿黄地区的人民,发挥靠近黄河的优势,治沙植草,硬是让风沙遍地的沙漠有了绿色,成为世界范围内改造沙漠的样板。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三盛公水利枢纽,我们与当地的蒙古族兄弟谈起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时候,一位蒙古族女演员,高兴地唱起了脍炙人口的“爬山调”:“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黄格澄澄荒原披绿装,好日子从咱手手上来。”

甘肃景泰县黄河边上,我无意中遇到了一位当了5年兵,复员后回到农村的女青年,她的名字叫翟政娇。当她知道我是从遥远的山东黄河入海口而来,便给我讲了自己从部队复员,励志回乡务农,创办了景泰县壹丰种植养殖科普示范基地的故事。翟政娇领着我们到黄河岸边的基地观看。谁能想到,在满是石头的地块里,也能长出山东的菏泽牡丹和香甜可口的小金瓜。翟政娇告诉我,她是黄河的女儿,黄河的女儿是任何困难都吓不倒的。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的腹地。在海拔4610米的玛多县黄河发源地,我们同守护这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藏族兄弟攀谈起来。他们说,非常自豪能作为母亲河源头的保护者。守护了这片美丽的土地,就是维护了56个民族的祥和安宁。

走过黄河,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像东营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电工程、黄河壶口瀑布、碛口古镇、万家寨水库、老牛湾水利工程、宁夏吴忠和中卫的水利设施、青铜峡、刘家峡水电站以及青海黄河源的保护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必须尽责任。基于此,我先后将黄河源的保护、沙漠治理、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山陕大峡谷的树木保护、构建黄河流域多民族共生共存的文化图谱等,写成提案提交。不久前,农业农村部林草局的一位同志还给我打电话,和我沟通关于库布齐沙漠种草种树的事宜。未来,我仍将为母亲河的科学发展鼓与呼!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

2022-10-31 王树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943.html 1 十年履职路 毕生黄河情 32,94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