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四最村”变形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31日   第 07 版)

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刘淑敏

“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全村31户133人,分别有张、欧阳、屈、车、邹、许、彭7个姓氏。”以往谈及灰山村四组,江西省湖口县舜德乡党政干部大部分都“摇头”,“那是最破旧、最偏远、矛盾最多、基础最差的‘四最村’。”

去年,灰山村四组被列为湖口县第一批宅改试点村庄。“虽然前期做足了功课,但是在上户走访的过程中还是遭受了不少白眼和冷言冷语。”县政协委员、舜德乡党委副书记盛月强坦言考验极大,“但好在我们运用‘有事先商量’平台已经得心应手。”

“困难是必然的,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座谈会上,九江市政协委员、舜德乡党委书记谢胜彬态度坚决地说,“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将各方面条件最差的灰山村四组列为我乡第一批宅改试点村,也是想借此次‘宅改’的东风,彻底改变落后的现状。”

村民们对将该村组作为首批宅改试点村没有意见,对拆除乱搭乱建、治理沟渠河道污染也非常渴望,但对拆除封闭院墙、拆一户多宅却难以接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小青针对村民们的顾虑、疑问,一一耐心讲解。

“意见难统一是可想而知的,加上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劳作方式落后、农作物品种单一,这个村是典型的自给自足村组。”县政协委员、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余炼中为此建议,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在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的前提下,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乡村经济,留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

“要转变观念,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县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刘望来建议,在推进宅改中,通过比对图斑,对村内所有可用土地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

“‘宅改’固然是好事,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想真正过上好日子,就不能停留在过去种几亩地、养几头猪。”会上,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杨小伟建议,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增值增效,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经过多轮协商讨论,最终就一户多宅、超大院落、附属房空心房、村庄规划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群众筹资酬劳、历史遗留等20多个问题达成共识,宅改工作顺利启动。

“多次深入实地调研、走访群众、召开会议,但一直没有拿出令各方都满意的方案。”在舜德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田彪春看来,经历阵痛不可怕,关键要主动求变,“协商议事会一次不行,就多开几次,多听听各方意见,多商量总能拿出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案。”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拆除“一户多宅”房屋9栋1200平方米,超面积封闭院墙12处5320平方米,乱搭乱建附属房10栋584平方米;盘活闲置房屋2栋,预留宅基地5处,流转土地440余亩;建造蔬菜大棚60余亩,生态采摘园3个。过去的“四最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参观和研学的人们。

“困难再大、问题再多,只要肯俯下身子,耐心倾听群众心声、呼声,总能找到解决的好办法。”盛月强由衷称赞,“政协‘有事先商量’是个听民意、解民忧、聚民心、助民富的好平台。”

2022-10-31 王磊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946.html 1 “四最村”变形记 32,94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