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惠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了解和分析我国居民终身学习现状及其社会支持状况,将为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我国居民的学习状况处在怎样的状态?需要怎样的支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针对居民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给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编者
城镇居民终身学习支持状况如何?如何形成全民积极向学、随时随地可学的制度环境,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日前,记者采访了发起《城镇居民终身学习支持状况的调查报告》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任春荣。
“强化终身学习的社会支持,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我国城镇居民总体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令人欣喜,但公共学习资源供给和服务、制度建设等方面尚存不足,困难群体还需要特别支持。”结合调查报告结果,任春荣提出四方面的建议。
供给针对需求,学习资源增量提质。“学习资源供给的丰富性是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居民学习的基础性条件。”此次调查发现,“附近学习场所少”成为阻碍居民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任春荣表示,应加强学习场所建设和管理,使人人有地方可学。根据区域人口规模、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和建设适量适宜的学习场所;打通学习场所壁垒,开放学校、活动中心等相关场所,实现资源共享。针对课程和活动内容、图书以及网络学习资源满足学习需求程度不高,适合中老年居民学习的内容少等问题,加强相关课程和活动内容建设,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不同类型居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使人人有内容可学。
学习支持性服务要聚焦便利性,学习机会可得易得。在任春荣看来,有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供给后,学习资源便利性对提高居民学习参与度就变得尤为关键。此次调查发现,有关公共学习资源各方面服务便利性还不尽如人意。她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努力提高学习资源便利性,以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学习内容的宣传力度,促使人人信息可及;简化学习场所使用手续,促使人人随地能学;优化学习场所开放时间,促使人人随时能学;丰富网络学习内容,促使人人“互联网+”学习。“通过以上各种举措,积极营造良好的全民终身学习氛围,降低居民学习参与的难度。”任春荣说。
制度立足保障,学习参与无忧无碍。“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开放大学(电大)等非正规教育认可度不高,用人单位在招聘、职务晋升时对应届生身份、年龄等进行限制,这些因素大大削弱了民众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任春荣建议应从国家层面破除相关制度障碍,构建各级各类教育互通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同时,取消招聘和职务晋升中的应届生身份和年龄等限制,激发民众学习热情,促使人人终身想学。调查还发现,“没有时间”是阻碍居民学习最主要的因素,“工学矛盾”问题突出。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按劳动法执行工作时间,使得劳动者有闲暇时间学习,同时要注重保障在职职工培训和进修学习的权利。
渠道包容全民,学习环境公平友好。全民、全龄参与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学习型社会建设要关注学习环境的公平性,制定困难群体学习的社会支持政策,让所有人都有学习的渠道。“就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对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的学习需求较大,但有较高比例的中老年人反映存在公共学习资源供给不足和服务便利性不高以及适合的学习内容少等问题。”任春荣建议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学习设备、资源的供给和服务要适合中老年群体特征和需求,尤其是教育数字转型要有适老化意识。在她看来,面向低学历、低收入群体的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方式和教学计划安排都应考虑这个群体的接受能力和工作生活的特点。一方面要在其熟悉的广播、电视渠道上多推送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要培养其信息素养,用好网络和人工智能教学模式,既能够自定步调又能够获得及时反馈。此外,对这些群体应继续发挥有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作用,还应给予个性化的资助。“如,尝试发放学习券让其能够选择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用和吸引力。”任春荣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