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圆圆
天气虽冷 人心却很热
北马鸣枪的这个清晨,北京的气温只有5℃左右,对于大部分参赛的大众跑者来说,这样的气温还是有一些挑战的。然而,气温虽冷,跑者的心却是热的。
一直对北马心心念念的郝光富今年终于圆了自己的“国马”梦。2019年,开始跑马的他因为没有马拉松的赛事成绩而不具备报名北马的资格。随后他先后参加了西安、成都、广州、厦门等地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也将自己的马拉松成绩跑进了3小时30分。
“有了信心和成绩,准备跑北马时,北马却因疫情原因停赛了两年。”郝光富表示,今年由于跑量不够,并没有突破自己的最好成绩,但对北马的赛事还是连连称赞。“北马不愧被称为‘国马’,赛道又宽又平坦,途中设有25个补给站,为参赛选手的体能补给做了充分保障。”
“我这次的成绩不是太理想,只跑4小时23分。”已经有10年跑马跑龄的洪宝恩算是个资深户外运动者了。“最近没太专注于长距离的跑步训练,所以33公里以后,腿部肌肉有点跟不上,掉速比较明显。”
洪宝恩的北马从2012年开始,开始连续8年每年都跑。“2015年之前,北马基本上不用抽签,只要有赛事成绩,报名就可以参赛。大概从2017年开始,报名人数就激增到9万多人,开始抽签制度。”洪宝恩说,可见跑步人群在几何式增加。“我所在的电建集团就有自己的跑团。从2017年起,我们的POWER跑团正式成立,单位里喜爱运动的人都被吸纳进来,有时健步走,有时5公里跑,总之跑团人数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69名成员了,这次参加北马的就有5人。”
洪宝恩说,跑马属于极限运动,跑友一定要认真评估自己的身体条件和能力,循序渐进,不能贸然参与高强度的比赛。“一般来说,跑马的选手每月的基础跑量要保持在100—200公里,如果对于追求成绩的选手,基本跑量要达到300公里以上。”
跑道上除了充满激情的跑友,志愿服务的人群也热情高涨。
“第一次当志愿者就见证了北马40岁的生日,真是太有意义了。”张健说,她当初报名志愿者主要的目的是想给参赛的先生现场加油,结果没想到忙起来连先生的影子都没见到。张健的志愿服务站点在7.5公里处的军博站,主要功能是给运动员补给水。“7:50分左右,第一批参赛选手就经过我们的补给站了,所有的志愿者都兴奋地大喊加油。6个小时下来,水用了十几箱,我们的嗓子也喊哑了。”张健却兴奋地说,虽然辛苦,但很快乐。
“这次收官的跑友是一位86岁的老先生。他这么大岁数还能完成全马赛事,真是太激励人了。”张健说,今后她也要迈开步子,加入到跑步健身的行列,争取跑到80岁。
严格防疫下恢复比赛
北京马拉松是经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认证的中国最高水平马拉松赛事。创办于1981年的北马也是内地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有“国马”之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马在2020年和2021年按下暂停键。
今年重启的北马为获得2021年参赛资格的选手保留了参赛名额,但要求选手必须严格遵守防疫要求。新报名的大众选手则必须是年满20岁的北京常住人口,且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马拉松赛完赛有效成绩在6小时内或半程马拉松赛完赛有效成绩在3小时内。
全国政协机关工作的廖澄澄就是去年中签的幸运儿。由于今年延续了去年的名额,也让她参加了北马40岁的“庆生会”。“能参加这样一场有纪念意义的赛事本身就很特别,而且北马的起点设置在天安门广场,从这里出发让人觉得格外神圣。”廖澄澄说,“在这种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北马如期举办,真要为赛事主办方细致严谨的工作点赞。”廖澄澄说,赛事服务的各方面都做得很到位、很智能。“我们在赛前到顺义会展中心领取资料,人脸识别录入后,第二天的比赛就不用带任何证件,戴着口罩进场就可以显示每位参赛选手的全部信息了。”
根据本届赛事疫情防控要求的相关规定,参赛选手必须接种三针疫苗、赛前七天未离开北京、每日登录官网进行健康申报、提交《健康安全责任承诺书》、领取物资和参加比赛时出示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赛后48小时内完成一次核酸检测。
此时北马的成功举办,不仅让跑者参与了比赛,也给更多人带来健康生活的信心。
这不仅仅是一场赛事
从1981年开创中国城市马拉松先河,到1998年率先向社会大众开放,再到如今打响中国路跑回归的重要一枪,40岁的北马不仅仅是一场马拉松比赛。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和旅游学院副院长蒋依依说,北马赛事回归,引起如此高的关注度,说明休闲运动与大众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了。“一方面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大众参与大中型的体育运动明显增加。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万美元,所以跑步、滑雪等一系列运动项目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我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越来越多,比如今年成功举办的北京冬奥会,虽然赛期并不长,但前期的宣传、后期运动场馆利用,都为大众体育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其实,现代的体育运动已经超越了强身健体,还包含很强的社交属性。不同的运动方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载体。”蒋依依说,北马作为金牌马拉松赛事之一,其意义还远不止于此。“马拉松赛事本身对于城市品牌的塑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像著名的环法自行车赛,通过赛事让全世界的人了解了法国的自然风光,对城市品牌作了非常好的宣传。此外,马拉松赛事也带动相关装备链的发展,好的赛事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器。”
据悉,今年10月,体育赛事再迎政策红利。《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发布,明确提及要提升户外赛事与节庆活动品质。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民参与为原则,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组织举办观赏性强的户外运动竞赛表演活动,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参与型户外运动赛事活动。鼓励各地结合自然、人文特色资源,培育户外运动赛事与节庆活动。到2025年,打造100个全国知名的户外运动赛事与节庆活动品牌。
历经40余年的发展,北马不仅成为一项知名的体育赛事,更点亮了城市的地标,推动城市的发展,带动更多人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
11月6日,北京马拉松(以下简称“北马”)时隔两年成功举办。虽然本次北马只接纳拥有北京户籍及居住证的长跑爱好者参加,但近两万人的参赛规模确实是一件让体育人感到振奋的事情。很多人更希望北马的成功举办能够成为疫情之下体育行业逐步恢复常态的一个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