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学术家园

刘照剑:关注文字流变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14日   第 12 版)

最近,关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字,究竟是“是”还是“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专家指出,这也许是文化流传过程中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文字流变现象。

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刘照剑的《正俗匡谬——书法中的文字问题研究》,其中也从文字与书法的角度切入谈起文字的流变问题、对错问题。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振濂在评价这本书时说,我们平时经常会为在书法作品中出现错字而困扰,也为评审时为一件好作品有错字而被判淘汰出局而惋惜。但如果继续追问,我们的判断就一定是对的吗?有没有对判错的纠错机制?过去我们的做法是搬一大堆书法(书体)大字典来查字。但字之对错,不止是静态的固定的对错标准,更是有很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制约与生发。所持标准也许可能不错,但运用时若没有历史观文化观,于是照样出错后又不了了之。

该书为我们解释了许多字在此为对,在彼为错、在此为正,在彼为俗的相关知识与背景规定,让我们有能力分辨正误且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是这本书的重要性之一。

本书从书法与文字学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关注古今文字,对古代碑刻、法书以及古籍善本等存在的文字问题,对隶变之后,文字孳乳演变导致字形裂变性发展,各种文字问题影响到当代书法创作领域,以及人们日常用字中存在的文字现象等,进行源流演变考证和归纳梳理分析,旨在呼吁当下书法创作者重新认识文字学之于书法的重要性。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认为此书对古代碑刻、法书中的用字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对当前书法创作中的用字现象进行了归纳分析,阐明字际关系,指明用字失误,说明致误根源,揭示了汉字学修养对于学习古代书法经典和开展书法创作的重要性。(杨雪)

2022-11-14 杨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726.html 1 刘照剑:关注文字流变 33,72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