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15日   第 03 版)

本报特邀评论员 叶小文

1945年7月,黄炎培、章伯钧、傅斯年等6人组成国民参政员访问团赴延安。黄炎培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他在延安窑洞中,向毛泽东抛出了著名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

“延安之问”,深深地镌刻在历史年轮上,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警自省的一面镜子。当年毛泽东明确回答,要跳出兴衰治乱的历史周期率,就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人民监督政府。而今天的人民民主、民主监督,已发展为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能不能真正对政府进行民主监督,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的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完整的制度链条,包括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社会民主、基层民主、公民民主等民主政治的全部要素,涵盖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过程的一切领域,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以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证了全体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延安之问”,警钟长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跳出兴衰治乱的历史周期率,“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党总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深入研究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要准确把握反腐败斗争阶段性特征。中国共产党是在当今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经济体量扩增最快、国民财富总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执政党,如何防止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对党员干部的诱惑、对党的肌体的腐蚀,更是我们党必须直面且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是一场新的大考。

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警示全党,“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干部被腐蚀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贪腐屡禁不止,甚至一度来势凶猛,到现在还有人不收敛、不收手?我们在理论上要有更为透彻的思考,在实践上要有更强有力的措施。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延安之问”,问出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当年黄炎培说,“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经过百年的奋斗和不懈的探索,现在可以说十分明确: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民主监督(全过程人民民主)和自我革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走出了一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永葆生机活力的新路。

(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2022-11-15 叶小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736.html 1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 33,73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