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委员故事

记者手记

保持敏锐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15日   第 08 版)

本报记者 韩雪

我对于智库人的认识起初比较泛泛,而随着对王耀辉采访和了解的不断加深,逐渐发现这位社会智库创始人的不简单:长期坚持走国际路线,令他如今拥有庞大的国际朋友圈,其中不乏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许多知名人士,如基辛格、潘基文、托马斯·弗里德曼、马凯硕、郑永年……还有很多各国驻华大使。

如今,一个社会组织要想生存已经颇为不易,想要做大做强,就更不容易。而像王辉耀带领的这家社会智库,既要跟政府保持紧密联系,又要保持独立社会身份,还能被国际所接受……需要满足的条件越多,难度越大。这更加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你们可以?其实探究下来,道理也很简单,这和创始人本身的视野、背景以及水平有很重要的联系。

坐下来采访时,更是直观感受到坐在对面这个采访对象的坦率和敏锐,他不会刻意隐藏信息,反而能够在问题当中快速捕捉到提问者的动机和核心关切,直白且主动地进行回答。这种素养当中,有学识的成分,有时间的发酵,有视野的催化,更有对人性的敏感和接纳。

王辉耀大学时的专业是英美文学。如果按照广为人知的“文学即人学”的命题逻辑,也可以说对文学的喜爱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他对于人性的理解和洞察。

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世界秩序转型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关系早已不限于经贸联系。

某种程度上,国际关系是竞争还是合作,与人际关系极为相似。因此无论作为政策制定者还是国际传播者,除了掌握知识、了解舆论、逻辑严密、具备转换语言能力等必备素质之外,对于人性的考量也是不可或缺的。

2022-11-15 韩雪 记者手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766.html 1 保持敏锐 33,7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