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破解海洋产业“卡脖子”问题的建议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17日   第 07 版)

王圣

“十三五”以来,我国加强海洋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海洋科技产品升级,海洋产业结构转型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关键症结就在于海洋技术“卡脖子”问题长期存在、科技支撑能力偏弱。

海洋产业“卡脖子”问题现状

一是制造实力雄厚但核心技术缺失严重。在船舶制造领域,由于不掌握发动机的核心技术,目前只能以专利许可的方式进行生产,部分零部件受制于材料、技术保护、专利限制等因素影响,存在完全依赖进口的现象。在海上风电领域,尽管“本土化”建设程度高达80%。但高端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仍然主要依赖国外进口。

二是产业发展迅速但产品结构层次较低。在海洋化工领域,行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层次,高端化工新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在海水淡化领域,其核心装备的制造材料,虽然国内有建设规模化生产线的能力,但在关键性能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高端膜材料和制膜装备基本依赖进口。

三是产业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尚存在瓶颈。在海洋信息工程领域,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是海洋核心传感器与高端仪器的核心算法。具体到单个传感器,水声通信机是实现水下信息传输的重要产品,但在理论研究方面仍滞后于发达国家。

加强顶层设计 明确战略重点

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议由政府牵头,协同行业组织、科研单位等相关部门,从进口国政治关系、产业发展现状、市场未来预期、技术成熟度等方面,识别未来可能由技术壁垒导致的风险,根据风险的预期、影响的程度、国产化方案的难度,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类分级推进相应的国产化方案,确保科研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针对海洋领域“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的行业,梳理技术对外依赖风险点,与已有的研究基础进行对接,对比技术差距,根据国内产业基础、技术研发周期、国产化方案难度,规划相应的突破路径,明确具体的技术自主化路线。

培育“领先市场” 提升科技带动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利用国内的超大型市场实现技术孵化,是海洋科技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一招。建议利用我国部分技术领先产业的现有基础,发掘海洋创新技术在新发展格局下的场景应用,促进技术与市场之间的互动,形成以海洋新技术应用为特征的“领先市场”。

一是培育海洋新技术在“领先市场”中的应用需求。制定针对海洋技术应用的激励政策,签订目标导向的分级资助协议,根据企业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的资金鼓励;在企业税费、专利登记审批和新产品引入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刺激技术应用需求。

二是完善“领先市场”对海洋科技研发的过程管理。在关键技术领域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在研发过程中加大产业集中度,投资主体可以分散,但管理主体必须相对集中,加快形成以科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同时防止某些引进项目借破解“卡脖子”之名,行“产能转移”之实。

同时要建立安全库存,防止国产化过程中成本升高导致的价格波动和产品断供。针对国产化替代方案在初期的成本问题,建议根据前期确定的技术突破重点,以及技术路线中的关键产品,建立适当的安全库存。建议根据产品、技术在海洋产业中的普遍性和重要程度,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层面,鼓励从元件生产到终端制造中各节点企业加大备货,防止因产品供应不足和成本增加导致的价格剧烈波动,保证产品的基本供给和行业稳定。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

2022-11-17 王圣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899.html 1 破解海洋产业“卡脖子”问题的建议 33,89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