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最美嫁衣”:

初现进博会 体验来大理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18日   第 09 版)

本报记者 田福良 摄

本报记者 刘圆圆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进博会再次吸引广泛的关注。作为全球新品种新技术新服务亮相的集中地,进博会也是人文交流的大舞台。在本届进博会上,一些非遗项目就颇为“吸睛”,成为文化和旅游展示的重要内容。

“这套衣服真漂亮,这么复杂的绣工需要绣很久吧?”在进博会云南非遗展示活动中,大理彝族服饰展台前,一套色彩艳丽的彝族服饰引来了不少人的驻足拍照。

“这是我们彝族的‘最美嫁衣’。”大理市政协委员、大理彝族服饰项目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瞿标祥向参观者介绍着,并讲述“最美嫁衣”的来历。“在大理彝族有一个传统,只要生了女儿,母亲就会开始为她亲手做一身奢华美丽的彝族嫁衣,从头饰到服饰到鞋子,一针一线都是手工缝制。有时一件嫁衣需要做几年甚至十几年,而这件倾注心血的‘最美嫁衣’寓意深远,饱含了整个家族对女儿的祝福。”

伴随着娓娓道来的讲述,一幅唯美的大理彝族民俗画卷也徐徐展开。

第一次参加进博会的瞿标祥除了带来“最美嫁衣”作展示,还带来很多大理彝族刺绣,以及原创的手工红绳手链。“大理彝族服装和彝族刺绣是广泛流行于大理彝族村寨标志性的文化,也是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它与彝族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融合了宗教信仰和图腾,服饰不仅美观实用,每个图案和绣片还都有美丽的故事……”瞿标祥一边介绍彝族传统非遗技艺,一边普及彝族文化、推荐大理文化旅游。“现代人旅游,除了去看风景,更想走进当地人的真实生活,深度体验当地文化。所以来大理旅游,一定要到我们彝族村寨走一走。”

从小就跟着妈妈学习刺绣的瞿标祥,初中毕业后专门从事民族刺绣、服饰、结绳的制作销售。但是早些年,因为产品单一,都是“关着门”搞生产。成家之后,夫妻俩经常向老一辈请教彝族刺绣和服饰的制作技艺,精心收集老绣片、老服饰,潜心钻研山地彝族刺绣,30多年的摸索和坚守,夫妻俩也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刺绣能手。

2019年,瞿标祥被评为大理彝族服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妻子瞿银果被评为大理彝族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大理彝族服饰彝族刺绣传习所挂牌成立,所址就是瞿标祥家里近500平方米的祖宅。

瞿标祥说,祖宅在大理市下关西南方向约6公里的吊草村,也是一个传统的彝族村寨。在这里,瞿标祥以传统的彝族新娘服饰为蓝本,开创了“云岭最美嫁衣”旅游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创新致富之路。“传习所成立以来,吊草村彝族服饰刺绣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很多人慕名前来体验民族技艺、领略民族风俗、品尝民族美食,吊草村也成为大理市乡村文化旅游的新地标。”瞿标祥说。

“游客到达吊草村后,可以重走村外的千年茶马古道,观赏沿路自然风光;在吊草村传习所,可以观看村民现场展示结绳编织工艺,欣赏彝族手工艺老物件和新成品,在村民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编织一根专属结绳,还能试穿彝族新娘出嫁时穿着的‘最美嫁衣’摄影留念;遇到喜欢的手工艺品,可以直接购买带回家;渴了,喝彝族特有的烤茶,饿了,品尝当地新鲜采摘的食材制作的彝族美食;到了晚上,还能体验彝族篝火晚会,学习彝族打歌舞蹈。”瞿标祥自豪地说,“这里能够体验的项目很多,如果完整地体验一遍,一天的时间可能还有点紧呢。所以我们传习所采取提前预约定制,根据小团组游客的人数,想体验的项目,我们再来为游客安排。”

瞿标祥以体验非遗技艺、感受彝族风情的旅游服务规划,打破了传统观光游模式,满足了现代游客对沉浸式深度玩法的需求,而吊草村传习所也成为一个集展示展演、游览、培训、孵化、生产销售多元发展的文化旅游地。

“最近新上映的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中,有一段乡村小学的剧情就在吊草村小学取景,其中涉及的所有彝族服饰也均由我们传习所提供。”看到彝族服饰以电影的方式展现在大众眼前,让更多人了解彝族文化,瞿标祥打心眼里高兴。

而此前,瞿标祥还带着他的彝族服饰和彝族刺绣走进丹麦的哥本哈根、印度的新德里进行参展。最近几年虽遭遇疫情冲击,但他们传习所每年的外贸销售额仍能达到50万元左右。

“这次的进博会又让我们与多家文创产品企业建立了初步联系。希望在进博会结束后,可以进一步加强交流,达成合作。我们以传承民族手工绳编和刺绣为目的,弘扬和发展民族手工业,讲好中国故事。”瞿标祥说。

2022-11-18 刘圆圆 “最美嫁衣”: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961.html 1 初现进博会 体验来大理 33,9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