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意周刊

利用边角地、闲置地,变地形劣势为艺术优势

沈阳皇姑区建成200余处“口袋公园”

区政协持续建言关注,只为居民家门口的“小确幸”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21日   第 06 版)

本报讯(记者 王金晶)“对于高楼林立的城市而言,‘口袋公园’就犹如沙漠中的绿洲。建议将口袋公园修建在老旧小区或其他易于到达的地方,它可能见缝插针地出现在人们上下班的路上,或者吃午餐的地方……栽上几棵树,设置些座椅,提供简单而短暂的休憩活动、儿童游戏等。”这是裴骏委员在2018年皇姑区政协全会上提交的《关于修建口袋公园的提案》中的建议。

沈阳市皇姑区是百年老城区,老旧小区多,不具备建设多处大型公园的条件,但老年人口多、孩子多,为满足群众对休闲和文化体育设施的需求,皇姑区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的工作目标,让居民“开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区委、区政府决策、规划的一件大事。随着“口袋公园”建设提上日程并逐步推开,区政协围绕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和加强管理,组织委员开展视察调研,又相继提出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19件,为“口袋公园”建设和打造宜居宜业城区建言献策。

“建议在靠近陵北街南面的地方增设一些座椅,附近步行遛弯的人多。”“建议增设一些地坪灯或者小路灯,方便晚间居民出入。”“建议对公园的部分座椅安装遮雨棚,方便下雨的时候有需要的人使用。”“公园比较长,没有公厕不方便,建议增设1-2个环保公厕。”“希望‘口袋公园’拥有长久的‘保鲜期’,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市民共同爱护公园的草木设施。”……委员们的建议结合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既然是刚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满足。近年来,皇姑区政府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闲置地,在不破坏原有布局的前提下,改建了北塔、碧塘等大型公园,相继建成200余处“口袋公园”。把历史文化、工业精神、运动休闲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变地形劣势为艺术优势,把公园、绿地、建筑有机串联在一起,以北塔、碧塘等大型公园为中心,联动“口袋公园”,实现五步一见景,十步一游园。

“我们这70多年的老小区,家门口也有了小公园。原来这地方又脏又乱、杂草丛生,现在修了休闲步道,还有休息的座椅,这‘口袋公园’建得太好了!”戴锡镇委员实地考察调研陵北街-松山路的口袋公园时,一位老大爷高兴地说。

近期,皇姑区政协开展“金秋·阅皇姑”系列视察考察活动,全体委员就近就地对全区“口袋公园”进行调研并进一步提出建议:在公园内部各功能区接壤处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残疾人及特殊人群出行;可根据皇姑区各地域不同历史文化及功能分区特点,对公园的整体风格进行融合性设计,使“口袋公园”与周边环境及文化背景相得益彰,提升城市品位,让城市人文历史及生态风貌再度深化升级。

区政协将这些涉及公园规划、设施改进、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纳,及时反馈给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

“从休息到运动、从健身到怀旧、从漫步到骑行,遍布城区各个角落的‘口袋公园’正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杨梅委员说。通过视察考察,委员们纷纷表示,皇姑区的变化非常大,家门口的景色更美了、健身休闲设施更全了、文化内涵更浓了。从委员们拍回的130余幅照片中,皇姑区政协又精选编辑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图片,在政协委员群和朋友圈以每日一景的形式展出,目前已推出19期,收获了很多点赞。

2022-11-21 王金晶 区政协持续建言关注,只为居民家门口的“小确幸” 利用边角地、闲置地,变地形劣势为艺术优势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050.html 1 沈阳皇姑区建成200余处“口袋公园” 34,05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