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23日   第 11 版)

王新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但何为英才?如何发现并进行早期培养?我国已经有怎样的培养路径?本期特别关注。

——编者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英才与超常儿童、资优儿童、早慧儿童、天才等概念基本一致,是指智慧和能力超过同龄发展水平的儿童。而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政策术语,或者说是中国本土概念,是指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领域的佼佼者,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能够为国家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能够成为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首先是指智慧和能力超常的人才,但并非所有智慧和能力超常的儿童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只有为其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才有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可能,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发展空间。

识别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利于学生成长,利于教育强国

在国际竞争越来越聚焦于尖端科技竞争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面临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和原创性成果匮乏、“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人才短缺等问题。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将为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创新整体效能提供不竭的动力资源。

从学生成长的视角来看,对每个学生进行合适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体现,而在现有满足大多数学生成长需求的教育体系下,很可能难以满足拔尖学生的成长需求,存在“吃不饱”与“跟不上”并存的情况,这给教育教学带来挑战。因此,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和选拔培养,可以更好地关注、保护、支持学生的特长发展,避免等待,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从教育发展的视角来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和选拔培养,能够带动区域或者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在区域范围内为优秀的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可以有效防止优质生源的外流;在学校范围内为拔尖学生配备优质资源和畅通的发展通道,可以拓展学生多元发展空间,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安置和选拔培养,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拔尖创新人才不等于超常儿童

好奇兴趣专注,是优秀学生的共性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曾对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等从事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实践的管理者和教师进行访谈,他们普遍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的关键因素是专业志趣与志向,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内的综合素质,先天禀赋至关重要,但后天的教育与环境因素也同样关键。

学生的“好奇”“兴趣”“志向”“专注”与“坚持”值得重视。有一直从事超常儿童教育的中学教师说:“早期识别要注重学生对学科或活动的兴趣和内驱力,几乎所有孩子都有机会和闪光点,差异是可以持之以恒、愈挫愈勇。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为自己赢得发展机会,浅尝辄止的孩子常常就自我放弃了。所以内驱力重要,坚持的精神更重要。”有国内顶尖高校教师说:“优秀学生的共性都是基本一样的,好奇、兴趣、专注。”致力于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有长远而坚韧的专业志趣、国家使命和责任感;而专注与坚持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防止超常儿童被埋没

拔尖创新人才识别的关键因素是综合素质,很难以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更不能以单一智商或者认知能力水平来考察。所以,如前所述,拔尖创新人才不等同于智力超常的儿童。

任何人才的成长与成功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认知因素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和教育,超常儿童也可能被埋没,泯然于众人。这就需要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和合适的教育方式,也要特别避免辅导班等拔苗助长的教育对孩子“催熟”的反作用。

从调研来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选拔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实践难点。首先是社会认知不足或者认知偏差。一些家长或者教育机构为了孩子能够进入实验班,从小对孩子进行各种智力培训,这会抹杀孩子的创造性,也给学校选拔拔尖创新人才带来了难度。这种报考的功利性因素也反应在“强基计划”等拔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部分考生可能出于保底因素报考,而非出于对基础学科研究的真正热爱,这使拔尖学生的选拔不够精准,孩子进入大学后发展动力不足,也可能面临学业困难的问题。

其次,公平问题是关键性的制约因素。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只要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特殊的渠道和优质资源,就可能会引起公众对公平性的质疑,认为将优质资源给予少数学生、给予他们特殊的升学通道违背了公平性的原则。而且,因为我国相关的政策法规比较缺乏,这也使得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和选拔培养缺乏合法性的制度支撑,一线教育工作者很难理直气壮地进行这项工作。

最后,随着国家层面“拔尖计划2.0”“强基计划”“英才计划”等各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高校层面如何融合各项政策目标、提高资源投入的效率也成了当务之急。

树立正确的公平观

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

面向未来,我们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公平观——不仅为社会处境不利群体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是公平,为智力或者非智力因素超常的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也是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差异化原则的具体体现。尊重差异,发扬每个孩子的兴趣特长,不仅是尊重生命个体的发展规律,也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可能的创新势能。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政策统筹,协同多方利益主体,提高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进一步完善国家立法,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和选拔培养提供合法性制度保障;加强政策统筹,加强政府、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等多方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和选拔培养的效率。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2022-11-23 王新凤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225.html 1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4,22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