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既是重要举措,也是潜力所在,这方面要做好测算,制定可行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相关资料显示,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8%,如果算上农业生产生活用能排放,约占全国总量的15%。要积极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双碳”目标、融贯“双碳”理念、融通“双碳”要求,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把“双碳”目标融入乡村振兴蓝图
强化顶层设计,把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协同绘出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规划上打好“绿色底稿”。将“双碳”目标纳入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纳入乡村生态振兴指导意见,纳入各地“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关规划。加强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在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时充分体现绿色低碳要求。
政策上坚持“绿色导向”。研究制定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及相关专项方案,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制定有利于“双碳”目标实现的投入补偿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专业化担保及保险支持力度,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
法治上突出“绿色护航”。开展农业节约用水立法研究,顺应“双碳”发展要求,修订完善耕地保护、农业污染防治、农业生态保护、农业投入品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依法打击破坏农业资源环境违法犯罪活动,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及损害赔偿制度。
把“双碳”理念融入乡村产业发展
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将农业生态优势和乡村环境优势转化为新发展优势。
向农业科技进步要动力。强化农业农村“双碳”相关技术研发攻关,破解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与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广绿色低碳环保种养技术,着力改变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
向拓展农业农村生态功能要潜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农业资源增汇固碳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等乡村生态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使农业农村生态价值更好实现。
向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要活力。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和收储制度改革,提高绿色无污染农产品收购价格。完善农业碳汇价值评估、计量、监测体系,研究农业生态价值统计方法,推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农业资源生态价值实现、农产品碳汇交易及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防范机制。
把“双碳”要求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突出村庄生态涵养功能搞建设,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生态“碳值”与乡村“颜值”双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推行绿色基建。加快补齐信息基础设施、仓储冷链物流等既有利生产又有利于生活的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乡村“数字化”与“低碳化”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有序推动绿色农房建设和既有农房节能改造,加快农村取暖炊事、农业设施等方面再生能源利用。
打造宜居环境。建立健全改厕、污染治理及生活垃圾收运处置长效机制,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治理,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庭院和村庄绿化美化,彰显乡村生态环境价值。
倡导环保生活。加强宣传教育,发挥村规民约作用,逐步破除婚丧嫁娶中放鞭炮、烧纸等陈规陋习,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生产生活方式。探索建立乡村居民碳信用账户体系,让农民从减排固碳中获益,调动村民参与“双碳”积极性。开展“零碳户”“零碳村”创建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先进评选等营造有利于“双碳”的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