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营周刊

产教融合的“泉州模式”

——福建泉州市政府市政协召开“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智造强市建设”民主监督协商会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25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王惠兵 通讯员 王小良

271个职校专业覆盖全市重点产业,50家职校共与250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33个产业学院、334个实训基地、年均开展各类职业技术技能培训25万人次……去年7月,福建泉州获批全国首批21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产教融合的“泉州模式”。

作为“晋江经验”发源地,泉州市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高校教学还“缺什么”?如何打造更充分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体系?11月15日,泉州市政府市政协召开民主监督协商会,部门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现场“把脉问诊”,共寻“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智造强市建设”良方。

“当前,全市仍存在产教融合运作机制不够完善、产业层面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动力不足、创新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要进一步总结‘泉州经验’,完善‘政策牵引’,强化‘项目带动’,加快建设产教融合‘高教职教园’,打造‘五个一’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形成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推广的‘泉州样板’。”市政协副主席庄灿霞率先发言,直指问题。

新时代的泉州急需一大批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随后发言的市政协常委蔡宇祥认为,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推行职业院校“一校一策”、文理兼顾,集中力量建设公办本科职校典型。同时,将地区文化特色、经济模式与学校优势有机融合,因需设课,因需施教,探索具有泉州经济特色的“创、产、教”融合新模式。

市政协委员郭惠惠则建议,强化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加快建设对接泉州市“六三五”产业体系急需紧缺学科专业,构建承载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并通过“企业化管理,项目化运作”新模式,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促进”三位一体开放共享的集成电路等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如何加快形成有效衔接且良性循环的产教融合机制?市政协常委黄军红提出,要完善配套政策,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构建产教融合发展长效机制;引导院校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深化促进“四链衔接”,推动“产城人”融合共生,加速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认真听取委员发言后,市长蔡战胜表示,要紧紧围绕市委“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部署,在对接产业、优化布局上下功夫,着力打通产教双方信息渠道,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服务智造强市;要深化校企共建共享,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建设标准化园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共同科研创新,促进产教供需精准对接;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中高本衔接”职教园区建设,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地位待遇、配套服务水平,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促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此次民主监督协商会,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统筹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重要部署的具体举措。”市政协主席肖汉辉表示,市政协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主动推动相关工作落实,组织政协委员利用专业专长,在各类履职平台上为泉州市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助力鼓劲、建言献策。

2022-11-25 王惠兵 王小良 ——福建泉州市政府市政协召开“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智造强市建设”民主监督协商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325.html 1 产教融合的“泉州模式” 34,32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