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苹
2008年,裕固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裕固族吉祥图案是神鹿,裕固族喜欢梅花鹿,也崇拜梅花鹿,《珍珠鹿》是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
“森林百姓”的动人故事
裕固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他们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境内的裕固族总人口数为14378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住环境的不同使得各地裕固族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由于裕固族是游牧民族出身,在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历史与文学主要依靠口头相传(口述历史)。裕固族民间口头文学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叙事长诗、民间歌曲等多种类型。其中《黄黛琛》是一首著名的叙事长诗,讲述了一个少女在旧时代被人包办婚姻的悲惨故事。还有《莫拉》《神箭手射雁》和《天鹅琴》《阿尔金山》等民俗题材故事广泛传播。
裕固族聚居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面积达23430平方公里,海拔2180米。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为梯级分布,裕固族在辽阔、包容的土地上,形成了丰富多彩、富有张力的多元文化。裕固族境内地形南高北低,属半干旱森林与草原区气候带,各地降水差异悬殊。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除黄泥堡地区的裕固族以从事农业为主外,在裕固族社会经济中,畜牧业占有主导地位,直到今天依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裕固族牧业生产中有马、骆驼、牛、羊等。马既是重要畜种,也是交通运输工具。裕固族有自己独特的马种,游牧生活中养马、用马、爱马,还要为马举行类似孩子成年礼一样的剪马鬃仪式。因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骆驼也成为裕固人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伙伴。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一代代牧民是在驼背上长大的。骆驼、高车,也成了戈壁草场的标志性景观。今天生活在河西走廊上的裕固族,已不仅局限于单一的牧业生产。随着生态移民和搬迁定居的实施,很多裕固族人放下手中的牧鞭,转入其他生计方式。
现在,肃南县牧区的裕固族基本上实现了定居,半定居和定居生活的牧民大都盖有土木结构或砖瓦结构的房屋。
裕固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裕固族服饰文化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和信仰相关,因而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古代北方草原马背民族的服饰文化特征,成为裕固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因各部落生产生活习俗不同而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东部服饰和西部服饰两大类,且均有“高衣领、红缨帽”的特征。它是裕固族各部落人民长期创造的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裕固族以畜牧业为主,他们的服饰用羊皮、氆氇、毡、绸缎等材料制作。
裕固族东、西部男子服饰大体相同,头戴白色或驼色毡帽,帽檐后边卷起,后高前低呈扇面形,帽檐用锦缎或黑布镶边,帽顶多在蓝缎上用金线织成圆形或八角形的图案。裕固族男子穿高领、大襟、右衽的长袍,长袍多为紫、蓝、青色。无论单、棉袍服,都在衣襟和袖口等处用彩色布条或织锦缎镶边,下摆左右开衩,开衩和下摆处镶边。袍子上用长盘扣,腰间系红、紫红、蓝色的腰带,上面挂有腰刀、火镰、酒壶、鼻烟壶、小佛像等物。下身着长裤,脚上多穿布制高腰靴。裕固族男子在节日和盛大的活动中,还要在长袍外套上一件黑色或青色长袖短褂,短褂下端左右有小开衩。裕固族男子通常喜欢戴扳指、戒指、手镯等饰物。
裕固族妇女的帽子非常有特点,戴红缨帽和头面是裕固族西部地区已婚妇女的标志;而在东部地区,年轻女子和已婚妇女都戴红缨帽,只是头面有所不同,姑娘的头面相对简单、随意。
红缨帽是用芨芨草杆和羊毛线编织成坯,用红布缝制帽里,白布缝制帽面,帽檐缝黑边并镶上花边,帽顶用红线缝上帽缨,红线帽缨代表太阳的光芒。
肃南西部妇女多戴尖顶帽,肃南东部妇女多戴圆顶帽。裕固族已婚妇女要戴长形的头面,头面在裕固语中被称为“凯拜什”,是一种从身后到胸前,延伸至膝下的佩饰,首先要把头发梳成左、右、后三条辫子,每部分垂吊穗。两条在胸前,在身体前面的两条头面用红、黑布料或皮革作底,图案、色彩完全一致并对称。一条垂在背后,也用红、黑布作底料,镶五色丝线。将三条装饰有珊瑚、玛瑙、银饰、彩珠、贝壳等饰物的头面分别系在三条辫子上,每条头面又分成三段,用金属环连接起来,上缀24块大小不一的白海螺磨制的圆块,下连红、绿线穗。
裕固族妇女穿高领、大襟、右衽、长度相当于本人身长的长袍,下摆两边开衩,有夹棉和皮衣两种。长袍的大襟、袖口、下摆、衣衩等处都用彩色布或织锦缎、水獭皮等镶边。年轻女子服饰以绿色、紫色、桃红色为主,已婚妇女的长袍多为绿色和蓝色。腰间束红、紫、绿色的腰带,还系有手帕,着长裤,穿长靴。
裕固族妇女喜欢佩戴金银珠宝等首饰。裕固族小孩多穿着类似于大人长袍的小袍子,束腰带,颜色鲜艳。裕固族老人的长袍颜色较素,以白色、蓝色和青色为主,装饰也比较简单,镶边颜色多为暗色。老人长袍多不开衩,下身穿单裤。鞋子是用牛皮缝制的皮靴,被称作“亢沉”,皮靴内穿羊毛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