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民族宗教

绘就边疆民族团结进步和美画卷

——云南高质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记事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01日   第 12 版)

本报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李茜茜

初秋时节,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村,仿佛进入了一个民族大观园。郑家庄里生活着汉族、白族等7个民族的700余名群众,他们团结互助、亲如一家,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多年来,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利好政策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郑家庄充分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强基础、抓产业、兴教育、护生态等系列措施,奏响了一曲多民族携手同心、共同繁荣发展的进行曲。202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660.9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6340元。

郑家庄团结富裕的繁荣景象是云南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生动剪影。

云南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是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殷切期望。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载体,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使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全面绽放云岭大地。

围绕一条主线,构建新时代民族工作新格局

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实施3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11个州(市)和8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3000多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这是今年8月召开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专场发布会交出的亮丽答卷。

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多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条主线,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统领民族工作,从强化组织保障、思想引领、制度保障等方面,打出系列“组合拳”。

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挂帅,相关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完善示范区建设年度任务承诺、统计监测、考核考评等机制,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

颁布施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实施细则、《云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编制实施示范区建设五年规划,召开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对云南民族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落实落地。

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拥护核心、心向北京”“身在边疆、心向中央”等主题教育;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平台,成立“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利用“互联网+”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创新开展全域创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单位)、进企业、进乡(镇)等“十进”工作,实施省、州、县、乡、村5级联创,探索推进“边境地区创建联盟”“高铁沿线创建联盟”等创新做法,打造了昆明金星社区、丽江金龙村、孟连“宾弄赛嗨”等一批示范社区(村寨),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云岭大地竞相开放。

夯实发展之基 ,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公路弯弯绕雪山,汽车进来喜洋洋,独龙人民笑开颜。党的政策就是好,幸福不忘共产党,奔向美好新时代……”这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日常最喜欢唱的歌曲《幸福不忘共产党》,由当地村民高礼生创作。

独龙族是我国“直过”和人口较少民族,独龙江乡是我国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地。“做梦都没想过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以前住的是茅草屋、篾笆房,过江靠溜索,半年大雪封山,电力通信阻断,生活‘与世隔绝’,靠种植玉米、狩猎、捕鱼为生,人均收入不足900元。”回忆起以前的苦日子,村里的老人们直摇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独龙江乡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六大工程”齐头并进。

2014年,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通车。全乡1000多户群众全部住进新建的特色民居,水、电、卫生设施齐全。草果、重楼、羊肚菌等产业遍地开花,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村民收入大大提高。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

值得一提的是,独龙江乡还生活着怒族、藏族、傈僳族、汉族等民族,当地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殷殷嘱托,统筹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双融合双促进”。

“我们十分注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在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下功夫,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贡山县委常委、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文宝说,乡党委政府常态化开展“学回信、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和“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创建工作。

在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独龙江乡立足乡情实际,投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资金1500多万元,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发展根基。独龙江乡先后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这是个缩影。近年来,云南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和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两轮“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实施三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打造了36个示范县、301个示范乡镇、4083个示范村(社区),实现示范区建设和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

如今,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1个,5个民族自治州进入高铁时代,民族地区所有乡镇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4G网络和宽带实现全覆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10年来,云南曾经贫困落后的民族地区换了新颜,实现了云南各民族兄弟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经济总量达到1.12万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万元,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铸牢团结之魂,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又到9月开学季,新学期第一天,曲靖会泽县东风小学组织一年级392名新生到会泽文庙举行“入泮礼”。

当天,全校师生及家长们跨泮桥、拜孔子、点朱砂,感受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厚氛围;全校齐上“爱党爱国书写华章”主题开学第一课,班主任带领同学们了解党旗、党徽、国旗、国徽的来历和寓意,带领同学们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视频,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党旗、党徽、国旗、国徽的神圣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这是云南坚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从小根植在孩子心中的生动写照。

云南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促进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们深入推进‘文化润滇’行动,启动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和‘枝繁干壮’工程,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体系,命名23个省级研究基地,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专题展览和‘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等活动,编纂了《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藏》《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书系》。”在“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专场发布会上,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拉玛·兴高如是介绍。

云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精心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精品工程,创建102所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同时,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巩固国家统编教材全覆盖使用,云南省3至6岁在园学前儿童普通话普及率达99%,加大普通话培训力度,18周岁以上少数民族通晓国家通用语言人口比例达98.63%,有力促进了各民族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如今,在39.4万平方千米的云岭大地上,各民族繁衍生息、融合发展,浇灌出一朵常开常盛、沁人心脾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绚烂之花,成为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表示,将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行动,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步伐,推动云南民族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作出示范引领。

2022-12-01 吕金平 ——云南高质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记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662.html 1 绘就边疆民族团结进步和美画卷 34,66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