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毅彪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们要从人民性、全局性、发展性、公平性、协调性、世界性等六个方面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全面科学把握这一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的逻辑意蕴和实践要求。
人民性是共同富裕的核心特征,体现了共同富裕“为了谁”和“依靠谁”两个方面。其一,共同富裕的人民性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为民服务的初心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中国将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其二,共同富裕的人民性还体现在对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依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挖掘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和创造力,深刻揭示了“人民”与目标“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互动关系,也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履职中时刻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实现共同富裕成效的根本标准。
全局性是共同富裕区别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点。共同富裕首先是覆盖全体人民的富裕。《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制、生产方式和分配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共同富裕的理想蓝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人民的共同富裕,而非少部分人的富裕,更不是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强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与此同时,共同富裕还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富裕。马克思曾指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中国的共同富裕与其论述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极大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内涵,也要求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进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和首要任务。2012年至今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年均6.6%(扣除价格因素)的较快增长,带动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又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因此在新的征程上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
公平正义是共同富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全体人民的实质性公平不断促进,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等改革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同时,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等”富裕,更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为此,必须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确保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
中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区域城乡差异大,协调均衡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推动共同富裕的最大挑战仍在于城乡发展和收入的较大差距。另外,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任务仍十分艰巨。因此,需围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有效衔接这一课题开展调研、协商建言,配置好乡村发展的要素、资源、组织和制度保障,补齐技术、设施、人才等短板,不断挖掘和增强乡村发展的吸引力和内生动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努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的实践和理念价值。一方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有关消除贫困、饥饿与不平等、建设和平正义及包容的国际社会等总体目标相融相通。2021年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近1亿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实际贡献。另一方面,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以人民为中心、胸怀天下的理念,越来越为国际社会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旨在推动全人类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中国理念和中国倡议写入联合国决议,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独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展望未来,中国必能通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凝聚起越来越多的和平希望与发展力量,对推动人类共同繁荣发展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海关总署原副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