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晓明
1907年,中国同盟会领导人孙中山提出“以广西为武装起义重点,以镇南关为突破口,夺取南宁,占领两广,挥师北上,直捣清廷巢穴”的战略构想,并与黄兴等积极策划在广西镇南关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前,孙中山进行了较多的准备工作。孙中山曾派出革命党人深入镇南关附近收集情报、发动群众、招集人员参加起义。活动在镇南关至那模一带的游击首领黄明堂受到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感召,率几百名游勇接受孙中山指挥,被任命为镇南关都督。孙中山通过华侨捐款,购买了一批武器弹药供该部使用。孙中山还派人对镇南关清军部分边防部队特别是镇南关炮台的守军进行了策反工作,取得了部分官兵的支持;又派革命党人“三人应募为守台兵夫”“以为内应”。
1907年12月1日深夜,黄明堂等奉命率领革命军100余人,抄小路潜袭镇南关。2日清晨,革命军攀岩而上,攻入镇北炮台,守炮台的部分官兵立即响应起义,革命军顺利地占领了镇北炮台,接着革命军分兵进攻镇中和镇南炮台。守炮台的清兵有的响应起义,有的落荒而逃。到下午2时,3座炮台全部被革命军所占领。
革命军占领炮台的消息传出,当地群众纷纷前来投靠革命军,革命队伍迅速发展到四五百人。孙中山得到夺取炮台的消息后,立即带黄兴、胡汉民等人携带武器、军饷于当日夜间到达镇南关炮台,亲自指挥起义。孙中山进入炮台后,和革命军官兵一一握手,并向全体官兵做了讲话:感谢大家此次奋勇起义。我们将同全国同胞一起把清朝推翻,建立新的富强的共和国。那时四万万同胞都成为国家的主人翁,享受独立自由之幸福,外国人再不敢欺侮我们。
随后,孙中山在几位军官的陪同下,下炮台到附近视察地形,部署防守事宜。行进途中,孙中山还到山下农民家中访问。有的小孩见孙中山身着“洋服”,误以为是“老番”(即外国人)。孙中山立即向小孩们说:“我们都是中国人,是来推翻清朝皇帝和打‘老番’的。”
镇南关炮台被革命军占领,使清廷大为惊恐,立即调集重兵围攻。次日,清军发起攻击。孙中山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并为伤员包扎伤口,使起义军深受鼓舞。
革命军在孙中山的指挥下奋勇还击,以寡敌众,多次挫败清军的攻势。当时,革命军所占领的3座炮台,镇中和镇南炮台上的大炮“均定位南向,一时亦无法移动,虽有若无”,只有镇北炮台上的大炮可以调整位置。孙中山遂亲自操作镇北炮台上的克虏伯大炮发炮,向4000米外的清军营垒轰击,一炮正中目标,炸死炸伤清军60余人。击中清军后,孙中山格外激动,对身边的革命军官兵说:“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自发炮击清军耳!”
清军久攻不下,继续大量增兵。革命军连续作战,武器弹药急需补充。就在此时,法国越南殖民当局突然改变了对革命者的态度。革命军接到急电说:为起义筹集的大宗粮食、枪支、子弹在经由越南运往镇南关前线时,在文登被法军扣留,“交涉无效”。孙中山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此事。会上,黄明堂等提出:后援跟不上,形势危急。要求法国殖民当局发还被扣押军用物资,非中山先生亲自前往交涉不可。此提案得到与会者的赞同。为解决军需问题,孙中山等人于5日夜秘密潜出炮台,在当地向导的引领下,经山间小路突围,前往交涉。
孙中山离开镇南关后不久,清军大举反扑,并切断了革命军的水源。黄明堂率部死守炮台,激战数日,击毙清军200多人(革命军仅阵亡1人、伤4人),打退了清军多次进攻,无奈弹尽粮绝,而作为支援力量的“十万大山之众”,因“道远不能至”,致使形势更加危急。为保存革命力量,革命军在9日凌晨将镇南关炮台拆开一个缺口,秘密冲出,沿山间小路撤退。黄明堂率革命军撤至半山腰时,发现炮台上革命军的军旗还插在山顶。一名小战士自告奋勇,迅速回到炮台,安全取回了军旗。
革命军撤离多时后,清军将领陆荣廷派两个班上山侦察,在确认革命军已经撤离的情况下才敢上山。他不敢追击革命军,却指挥士兵向位于后方的龙济光部队胡乱开了几炮,以“证明”炮台是“经过激战,才胜利收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