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新闻

侯艳:

做老百姓的“翻译官”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3日   第 07 版)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范文杰

“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彰显了我们高度的文化自信。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文化铸魂,把文化自信所蕴含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充分激发出来。”近18000字的讲稿,党的二十大代表、宁夏秦腔剧院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演员侯艳准备了整整一个星期。带着这份厚重的讲稿和一本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侯艳开启了回到银川后的多场宣讲。

文化自信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高频词。谈到如何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侯艳说:“作为基层代表,我深有感触,在20世纪90年代戏曲不景气的时候,我连自己从事的行业都不敢提及。随着党和政府对戏曲的好政策一个接一个出台,我们从开始的无戏可演到现在的戏演不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多年来,从一名普通演员到“梅花奖”获得者,再到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负责人,侯艳博采百家之长,逐渐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她主演了《窦娥冤》《杨三姐告状》《朔方天歌》等传统与新编剧目,累计演出达5000余场。

听完侯艳的宣讲,宁夏秦腔剧院职工韩琦说:“说的都是实在话,讲的都是实在事。没有照本宣科,没有大话套话,宣讲内容‘接地气’,受益匪浅。”

“我相信每个人都和我一样,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强大,感受到了新时代的非凡成就,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侯艳认为,在基层宣讲就是要做老百姓的特殊“翻译官”,“只有把学和做结合起来,讲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实事,才能让百姓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

这不,自治区文化系统的宣讲刚刚铺开;另一边,农村社区的基层宣讲也在紧张准备中。不同的是,这项宣讲工作要在戏曲舞台上完成。“党的二十大闭幕,我们就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着手创排群众听得懂、易理解、能记住的文艺作品,让文艺‘轻骑兵’将会议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侯艳说:“目前已初步创作情景剧、戏歌、小戏、朗诵等8个节目,经反复排练完善后,将以‘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的形式演出。”

在宁夏,由拉送演员和道具的大篷车改装成的流动舞台常年奔走在山川大地。“群众在哪里,我们的舞台就搭在哪里;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宣讲就延伸到哪里。”侯艳说,大篷车跑了数万公里,她的戏也演了万余场。在偏远的西海固,一天能在不同的村庄演出四场。

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侯艳还将走进田间地头、城乡巷陌。她告诉记者,正在创排的节目中,《这就是民心》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过的村庄发生的巨大变化,反映塞上儿女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心声;《山海情长》则以闽宁协作为创作背景,讲述在党中央关心和东西部对口协作帮扶下,宁夏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的奋斗故事。

“身为一名党代表,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到基层、落到实处?”侯艳一直在思考。她表示,接下来,还将运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把透彻的理论讲透彻、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入寻常百姓家。

2022-12-13 范文杰 侯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183.html 1 做老百姓的“翻译官” 35,18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