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华
“忠肝不惧创业难,壮志践行报国心。百计千方谋发展,廿载攻坚献吾身。”——2009年,北京
20世纪90年代初,在劳动部门培训中心工作的我,读到了黄炎培先生主持起草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宣言书中描绘的“学校无不用之成才,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业”的美好愿景令人向往。从那时候开始,我种下一个梦想:让更多的人“从事实业”“发明新器物”,凭着这份憧憬,我踏上了职业教育的道路。
2013年至2014年,我就职业教育标准化管理进行深入调研。对全国30多所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实地走访,形成“职业教育标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该成果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6月,我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13年至2016年,我走访了北京、上海、四川、陕西、湖北等地,了解到我国人才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大学毕业面临失业困境;另一方面,各大企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紧缺,产业转型困难。经过调研发现,中职学生升入本科学校,只能选择参加“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考试”,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升学需求。2016年3月,我在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上,作《增加职教高考,做到因材施考》的大会发言,建议增加设置面向中职生的“职教高考”,做到“因材施考”“择材录取”。同时,提交提案持续呼吁。提案提出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独立设置“职业教育高考”、“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考核办法等表述在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被采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2013年至2019年,我走访了四川、海南、河北、广西、内蒙古等省(区)的民族地区,调研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向全国政协提交《关于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提案》,建议:把东西协作与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结合,把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与产业文化振兴结合,把职教扶贫与乡村振兴结合,把民族地区企业提质增效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把加大财政投入与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结合,把加强师资培训与建立职教师资来源多渠道制度结合,把加强宣传与畅通职业院校毕业生成长通道结合,把招生改革与扩大民族地区中高职办学规模结合。该提案被全国政协选为重点督办提案。
2013年至2022年,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我调研了广东、黑龙江、江苏等地,了解到职业教育在乡村发展中的短板。在调研座谈会上,我建议职业教育应落实“三个增加”(增加职业教育特别是涉农专业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增加职业院校财政投入;增加职业院校教师编制)、推进“三个发挥”(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优势,发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势,发挥职业教育文化建设优势)、实现“三个赋能”(为乡村人才振兴赋能,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以便更好发挥职业教育“扶智、扶技、扶志”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大动力……
从读到《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那时起,我就找到了自己钟情的事业和奋斗的方向,将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坚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吸引力和认可度,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