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菡娟
甘甜的苹果、可口的柑橘……眼下,这些“甜蜜果”正带着泥土的芬芳走向家家户户的餐桌。在各种农产品丰收的背后,离不开气象的助力。
2017年,中国气象局和农业农村部联合认定第一批10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特色中心”);三年后,又确立第二批5个特色中心。多年来,各特色中心坚持“突出重点品种、服务关键领域”的原则,秉承“特优区建到哪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就跟到哪里”的思路,加强组织管理,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科技助农添动力
地域不同,资源不同,气象服务如何精准发力?在各地的特色中心,科技的身影无处不在。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花生天地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王大塘基地的经理刘明明为此深有体会。
今夏以来,刘明明一直为农业生产“捏一把汗”。8月以来,高温严重影响驻马店秋收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好,刘明明有花生气象服务中心这颗“定心丸”。
据介绍,花生气象服务中心从今年开始利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开展花生监测,为花生面积、长势和气象灾害立体化观测提供技术支撑。
“今年的花生比往年还要饱满一些。”刘明明介绍,7月底收到气象提示后,他紧急用小水漫灌的形式浇水。同时县气象局抓住有利天气,在8月底多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花生下针和结荚未受影响,果实更加饱满。
走进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沙窝萝卜种植基地,气象科技更是触手可及。
在这里,都市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自主研发的“丰聆”小气候监测站正在获取监测点位的精细化气象数据,再利用设施农业环境预报模型给出棚室内逐小时精细化预报,为农户科学精准调控棚室气象环境提供参考。基于“丰聆”监测站及物联网、“云+端”等技术的应用,都市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创新打造集“智能监测+精准预报+定制化服务”于一体的气象服务新模式,开发差异化、定制化为农气象服务微平台,打造集“便携式采集终端+数据产品云+丰聆小程序”于一体的“云端”组合,为农户提供基于位置和场景的点对点个性化、伴随式服务。
田成方,蔗成行。在广西,今年夏秋连旱使得甘蔗产量乃至入榨量和蔗糖产量受到影响。
为守护好这份“甜蜜事业”,甘蔗气象服务中心组建专业气象服务团队,为各糖企提供所辖蔗区甘蔗生长气象条件分析评估、长势监测、干旱监测预警评估等蔗区精准服务;利用今年研发的融合糖业生产信息数据的“甘蔗干旱监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一体化技术,在来宾、柳州和河池各蔗区,结合干旱监测结果开展数十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改善土壤墒情,促进甘蔗生长和茎伸长,让蔗农对甘蔗的生长及护理做到“心中有数”。
深化服务提档升级
新技术带来新变化。从南到北,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更是深入人心。
橡胶特色气象服务中心主动对接海南海胶集团,基于“海南农气”App,持续开展橡胶割胶天气预报、胶树风害监测预警服务和胶树“两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服务,进一步开展气象对橡胶树物候影响,及其对胶乳品质、产量的影响机制研究。
烤烟气象服务中心设立开放式研究基金,围绕烤烟干旱监测、病虫害发生规律、烤烟防雹效益评估等开展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研究。融入烟草公司数字智能化烟草管理体系,开展精细到烟田地块的气象服务。
茶叶气象服务中心构建茶树主栽品种的茶叶气象指标体系,制定系列气象行业标准,研发茶叶发育期预报技术,集成茶叶主产区高分卫星遥感信息提取的亚米级的茶树种植现状和“云+茶叶”模式的气象大数据云支撑与服务,推动新技术在“浙江茶产业大脑”平台落地应用,让茶农、茶企实现从“凭经验做茶”到“看数据制茶”的转变。
柑橘气象服务中心构建以旬为尺度的赣南脐橙品质因子与气象关系模型,开展脐橙高低温控制试验,修订脐橙高低温灾害预警等级指标,指导种植户开展高温期间喷水降温试验。基于“天擎”数据建立“柑橘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在多个柑橘主产区开展应用。
基于全国400多个苹果生产县的气象大数据“一张图”和“一张网”系统,苹果气象服务中心开展的花期及冻害风险等级预报、产量预报、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苹果气象服务已覆盖全国近9成的苹果种植区。
今年,棉花气象服务中心首次开展棉花制种气象服务和植棉企业的科技专项服务,加强棉花气象自动观测业务试点,首次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编发多期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风险预警。
马铃薯气象服务中心开展田间试验、种薯培育等示范集成应用,开展马铃薯霜冻及晚疫病灾害预报,以及气候适宜度、气候品质评价等技术研发,开发具备一体化制作和智慧型服务功能的业务平台。
树立品牌创收增效
特色兴,农民富。紧紧扭住特色产业的撬动点,各特色中心注重与农业农村部门的合作,加强技术成果推广与应用,强化服务品牌建设,让地区特色产业优势释放经济发展效能。
“服务贴心,有问必答!”当被问起气象服务时,福建省华安县上樟村黄龙果种植基地负责人林朝民不假思索地回答。
谈起黄龙果长达四个月的超长生长周期以及对天气的严苛要求,林朝民“满腹苦水”:黄龙果既怕高温,又怕霜冻。气温超过35℃或紫外线太强时,果树不易开花坐果;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枝干易得炭疽病和溃疡;温度低于零下2.5℃时,枝条会被冻伤,果肉会木质化。
好在通过“热带水果直通式气象服务微信群”和“知天气”App,林朝民可及时获取气象资讯,“知己知彼”地进行农事调整——高温时拉上遮阳网,开启喷灌;寒潮前封闭大棚,烟熏保温……在精细化气象服务的护航下,今年林朝民种植的黄龙果总产量预计达到65万斤至70万斤,总毛利可达4000万元。他表示,有了气象部门的保驾护航,他决定扩大生产,将种植面积从500亩增加到3000亩。
“瓜果香”里说丰年,气象助力农业结下的“甜蜜果”,为果农带来了真真切切的收益。
热带水果市场需求量较大,经济效益可观,是福建省重要特色农业。热带水果气象服务中心推动业务智慧化、集约化、品牌化,通过不断完善热带水果气象观测与试验站网,推进试验基地、服务示范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建立起百香果、青枣、莲雾、芒果等特色果树的气候适应性指标、高温热害和低温寒冻害监测预警指标等,构建灾害监测预警和水果气候品质认证模型,做强“果盘子”。
“小”青枣产生“大”效应。热带水果气象服务中心联合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对漳浦县石榴镇、长泰区陈巷镇青枣开展气候品质评价,授予两镇青枣为“气候优质农产品”。授牌后,漳浦石榴镇青枣增收3200多万元。
气象部门正以农业“特色”为抓手,阔步走在高质量兴农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