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新闻

党建引领创和谐 民主协商同治理

——武汉市南湖街华锦社区“三微”“三治”缔造美好家园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6日   第 03 版)

本报记者 毛丽萍

“为了搞好微改造,发动群众来参与,配合专家搞规划。新建绿萝区,长廊展文化。老人广场能跳舞,风雨亭里玩棋牌,家长里短把话拉,居民朋友乐哈哈。”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华锦社区的文化长廊,73岁居民胡德贵和“银发先锋老格子”团队的老队员们对前来社区访问的人开怀夸赞。

然而,华锦社区以前却是令居民们发愁到想搬离的社区。作为建于2005年的老社区,华锦社区居住总人口达1.2万余人。停车位紧张、人车不分流、活动空间少、基础设施老化……都是社区面临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这为社区社会治理指明方向。

党建引领织起治理红网

走在社区三期整洁平坦的沥青路面上,两旁空地上车辆停放有序。社区广场上,一条文化长廊穿堂而过,墙上展示着居民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成果,一侧的风雨亭供居民休憩聊天和娱乐。

社区党委书记周林说,之前这条路坑洼不平,通过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政协委员、社区居民、专家学者多方参与,群策群力,今年8月份道路完成升级改造投入使用。

区政协委员严进梅说,在确定道路改造方案时,就连一块砖,都是通过协商决定。通过协商不断优化,大家最终决定小区道路主路面铺设沥青,两边人行道及停车位采用透水砖。

近年来,武汉市推动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华锦社区通过做实社区党委领导下的“网长(党支部书记)—格长(党小组长)—里长(中心户)—邻长(骨干)”四级“党群服务红网”,建强以“睦邻党支部—志愿服务团队—社区规划师—文体团队”为架构的“睦邻议事红网”。通过网格摸底,98个楼栋群开展“邻里夜话”收集居民意见,通过“敲门行动”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社区充分发挥下沉党员和代表委员、楼栋长、居民骨干作用,通过“线上讨论”+“线下会议”方式,让各方能人参与小区事务,共同商议解决社区事务。

“睦邻议事”工作法,通过社区“微规划,微改造,微治理”模式,推动多元主体特别是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由旁观者变成行动者,实现小区精细化管理,面貌整体提升,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共融的良好氛围。

共管共享形成新机制

今年,湖北省委提出广泛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这个广场以前是喷泉公园,居民提建议后进行了改造。”周林说,喷泉因长期停用成了积水池,蚊虫滋生的问题也困扰着居民。

华锦社区的“微改造”过程中,南湖街道政协联络委以协商议事之家为工作阵地,积极链接外部资源,引导社区邀请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博士团队、相关界别政协委员,以“参与式规划”线上线下征集居民意见,真正实现“我的社区我做主”。

在项目征集、实施过程中,居民们参与度和积极性高涨,还自发产生了社区规划师、监理师、调解师。“即便和专家团队讨论,我们也从自己实际需求出发,该采纳的采纳,该舍弃的坚决舍弃,不搞‘面子货’。”胡德贵深有感触地说,协商议事让居民有了表达想法诉求的机会。

“居民通过投票、商讨、征集意见,说出对老旧小区改造的真实心声。有时甚至为了一个改造细节,开过15次协商会。”周林感慨,一线协商平台搭建到居民“家门口”,打破了以往“政府做事,百姓观望”的局面,也让居民更加珍惜改造成果。

“以前,我们‘银发先锋老格子'团队就是一个普通退休老人合唱团。现在,我们也成了社区基层治理的骨干队伍。”胡德贵说,为了守护家园改造而来的美好环境,他们10来个老队员分班制在小区进行巡逻监督,大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进一步提高。

2022-12-16 毛丽萍 ——武汉市南湖街华锦社区“三微”“三治”缔造美好家园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343.html 1 党建引领创和谐 民主协商同治理 35,34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