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发言摘登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何蓉:

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6日   第 08 版)

结合个人当前的研究工作,我将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发挥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作用的重点,放在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上,力图以当代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挖掘、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在读书、研究的环节,要解决现有理论与中国实践之间不匹配、不契合的问题。一方面,现有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不足以解释中国的现代化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尚未形成足以替代西方理论、能够看待既有文化传统和现实成就的话语体系。因此,我们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创新。首先需要理清基本概念。一是“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它从实践层面对具有排他性的西方中心论和具有主导性的现代化道路作出有力回应。二是“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从世界文明诸形态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辉煌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伟大成就的提炼,是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从中国角度看世界的文明。它应包含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立足政协的高度与格局,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开展社会调查,带着问题下基层。这里的“问题”有不同的层次和指向,一个层次是发现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意料之外的后果,帮助政府突破部门框架,以可操作的技术性手段解决可能的矛盾;另一个层次是理论的质疑与思考,将调查研究与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发掘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提炼本土社会理论。

坚持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社科青年学子茁壮成长。当前大学校园里的本科生基本都是零零后,硕博生基本为九五后,需要结合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思想特点,将传承红色基因与读书学习结合起来、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术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教师要有充分的时间精力投入,起到表率作用,教学相长,坚决杜绝导师老板化、学生学徒化的倾向;另一方面,注重疏导学生心理,关注年轻人焦虑的问题,如世界经济下行期间工作前景不明,疫情背景下的校园生活单一、缺乏交流等,要帮助他们建立合理预期、打牢知识技能,为建设祖国、为美好未来不懈奋斗。

2022-12-16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何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377.html 1 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35,37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