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发言摘登

■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6日   第 08 版)

实践证明,农村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重点在农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难点也在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有重要帮助。

日前,围绕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和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我牵头组织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自主调研。我们在北京市密云区,以产业设施兴、人才服务兴、文化文明兴、生态环境兴、组织机制兴的“五兴乡村”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推进产业设施兴,重要的是推动设施强农、产业强基,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农村新型基础设施水平,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人才服务兴,重要的是发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服务乡村的集聚效应,创新干部返乡、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推进文化文明兴,重要的是培育和传承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和地域文化,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进生态环境兴,重要的是开展零碳乡村试点,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生态产品创新,加快生态价值转化;推进组织机制兴,重要的是完善“组团式”帮扶协作机制,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和善治水平。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充分感受到基层正在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正在形成“燎原之势”,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已深入人心。

2022-12-16 ■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380.html 1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 35,38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