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原
运用大数据分析,全面科学统筹天津生产和外调;加快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重视农村经纪人在稳产保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近日,天津市政协召开“做好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监督性调研协商座谈会,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商务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行政主管部门,市场、企业有关负责人与政协委员、行业专家就重要农产品生产、销售、调运、储备工作,确保重要农产品的保供稳价、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协商座谈。
“做好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人民政协要发挥优势,有所作为,为保供稳价贡献力量,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履职工作中。”一段时间以来,按照市政协党组部署,市政协副主席赵仲华带领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访企业、问农户,进市场、看菜价,将监督性调研与协商座谈、重点提案促办和真正推进工作落实有机结合,像“解剖麻雀”一样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供政府相关部门参考。
从集中调研与委员们暗访汇总的监督性调查信息反馈来看,今年北方入冬后的较高气温有利于蔬菜生长,大白菜等露地蔬菜喜获丰收,天津设施蔬菜也长势良好;受下半年生猪价格走高影响,养殖户信心进一步提振,生猪生产稳定;蛋鸡生产形势整体较好,部分大型养殖企业扩大生产意愿强烈;水产品产量和价格均较为稳定,预计12月份出塘量较去年有较大增长,整体产量高于去年。委员们了解到,菜市场内经营户基本可以精准计算进货额度,随进随销,不存在大的库存积压。货源也相对充足,近期除了鸡蛋以及部分蔬菜出现短期小幅度价格变动外,没有出现物价飞涨、恶意提高物价情况。但非零售终端企业受露天早市、路边临时市场等影响,顾客被分流、销量受到冲击。
会上,市农业农村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和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韩家墅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北辰区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新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相关情况,民建会员、农业物流专家马洪伟和天津市菜市场经营服务行业协会会长介绍情况和建议后,委员们先后发言。 沈欣委员说,天津菜、蛋、奶自给率高,几年来价格保持平稳,群众满意。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要努力保基本。怎么保基本?就是要保基本农田、保基本菜田,保用电、用水和生产资料,特别是叶菜的生产。尤其在寒冬和酷暑时期,天津是一个销地城市,外购农产品占大部分。谈到外埠调运,在沈欣看来,要逐步建立稳固的外埠菜篮子产品基地,加强源头管控,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徐继珍委员认为,保供稳价的核心,既要保证菜篮子产品的稳定供给,也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突出解决农民产销对接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培养一批农村优秀农产品经纪人是题中应有之义。她建议加大对农村经纪人的培训力度。摸清全市蔬菜收购运输等环节的经纪人信息,及时向他们推送各类产地信息,鼓励他们优先选择本地产品,解决外购导致本地农产品滞销或低价外销问题。
马洪伟建议大力发展智慧物流,顺应物流领域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物流活动相融合,提升供应链的服务能力,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在种植方面要尽量形成规模化种植,小农户的分散种植对品质把控和销售工作带来难度,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会形成集聚效应和话语权。要运用大数据分析,全面统筹全市的蔬菜种植。如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收获时间等,向各大商超、农贸批发市场、农村经纪人等推送,以解决农产品种植销售信息沟通不畅问题。”
“建议完善市级工作专班,统筹发改委、农业农村、商务、规资、财政、交通运输、金融、国资等部门力量,为全市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稳价保供作好政策和组织保障。完善定期会商机制,对生产和流通及市场各环节信息进行全面沟通研判,围绕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把粮食和菜篮子保供稳价产业做强做优。”
“农产品品牌建设倒逼质量提升,同时溢出效益对农民增收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建议驰而不息抓好‘津农精品’建设。”
……
委员和专家们的建议得到与会职能部门负责人充分肯定,大家针对落实措施热烈讨论。
接近岁末年初,元旦、春节即将到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增加。委员们围绕提前作出工作部署、推出有效举措,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确保消费市场平稳运行提出真知灼见。
“要切实加强市场动态监测,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加强分析研判,及时掌握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情况,及时预测、及早预警、及时引导、及时处置。”赵仲华结合监督调研提出,要扎实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各相关部门要组织好重要农产品生产和采购,畅通物流,做好组织调度;对米、面、油、肉、耐贮蔬菜等,提前充实储备规模,根据市场形势及时精准投放储备。同时,要引导企业加大供给,加强产销对接,拓宽供货渠道,加大调运力度,增加商业库存,确保货源充足、质量安全,供应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