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新业态发展折射青年就业新趋势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22日   第 03 版)

作者:梁修明

今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曾向社会公示了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民宿管家、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这些新职业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催生的数字职业,二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要求下涌现的绿色职业,三是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孕育的新职业。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业态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涌现出的新职业,与青年群体的匹配度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当下,活跃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的青年群体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年成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创新创意创业先锋。

青年就业之所以出现新趋势,一方面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网络购物、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等新业态成为社会大众消费的新模式。

更为重要的是,新业态新模式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技进步创新、生活方式变革、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在日益深刻塑造改变着青年群体的职业选择、就业形态、工作形式。与此同时,青年群体的就业心态、价值观念也相应产生了新变化,呈现出职业选择的个性化、职业追求的兴趣化、就业方式的多元化等新趋势新特点。

青年是重要的人力资源。青年既是当前以及未来新就业领域范围内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也是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抓好稳就业就是抓住了稳增长的牛鼻子。更进一步而言,由新业态而催生的新职业,正在成为吸纳青年群体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其在缓解就业压力、拓宽职业路径、引领新型消费、助力经济发展、增强发展韧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新职业在职业标准、行业规范、职业培训、发展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还有一些不够成熟完善之处。有关部门应及时关注、倾听、解决青年群体在新业态领域就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诉求,以更为完善的职业规范标准、福利保障、劳动权益保障、职业培训、公共服务等举措,护航青年新业态就业群体行稳致远。比如,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举措,为包括青年就业群体在内的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了劳动权益政策制度保障。

调研数据显示,当前新业态新职业蓬勃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失衡、人才缺口等问题。之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而言,这也有着积极的现实启发意义和价值。这需要破解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现实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建立健全动态完善专业学科、课程设置优化调整机制,精准对接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发展需求,因时因势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2022-12-22 梁修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652.html 1 新业态发展折射青年就业新趋势 35,65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