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华声·港澳侨

2022年香港:由治及兴 谱写新篇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22日   第 08 版)

本报记者 刘圆圆

2022年,对于香港来说,是喜庆的一年。

6月30日至7月1日,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在港期间,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肯定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郑重宣示中央坚持“一国两制”不会变、不动摇,充分表明国家对香港发展的全力支持,进一步坚定了各界对香港未来的信心。

9月,中共二十大召开,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挥香港、澳门优势和特点,巩固提升香港、澳门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新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地位,深化香港、澳门同各国各地区更加开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走过25周岁的特别行政区,背靠祖国内地,各界携手同心,迎来了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事件1: 新一届立法会宣誓就职

1月3日上午11时,新一届立法会90位议员在立法会综合大楼会议厅举行宣誓仪式。当日,立法会宣誓现场除了高悬的国徽外,主席台上还摆放了国旗、区旗,这与过往立法会宣誓明显不同,进一步表明第七届立法会是在中央完善选举制度的基础上诞生的,香港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日前,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在总结2022年度立法会工作时表示,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立法会的组成具有更广泛代表性,体现社会的均衡参与,来自不同界别、不同阶层、不同专业背景的有志之士发挥所长,理性务实地促进社会发展,议会气氛恢复理性平和。

本年度会期内,立法会共举行33次会议,总时长超过264小时,通过了多项惠民利港的特区政府法案及议案;举行了5次行政长官问答会,共回答103项质询;举行了多次“前厅交流会”,让特区政府官员与立法会议员交流,使政策的制定更“贴地”;此外,立法会也审议了特区政府提交的25项法案,其中17项获通过。

梁君彦表示,新一届立法会将在香港由治及兴的新时代中继续履行宪制职能,做好行政主导体制的维护者。在支持和监察特区政府施政的同时,做好“民意代言人”的角色,把社会不同意见带入立法会,促进良政善治,做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为市民构建更美好的生活,为香港发展作出贡献。

事件2: 香港回归25周年庆典如期举行

7月1日,早上8点,香港特区政府在金紫荆广场举行了升旗仪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从当天起,香港纪律部队全面转用中式步操。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5月下旬,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平稳且呈下降趋势,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各项活动启动。由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举办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也如期拉开帷幕。其中包括在维多利亚公园设置不同类型的大型展示,大型国旗及区旗、创意灯光装置、水幕特效等;组织25辆特别版巴士、10辆特别版电车,联合25艘悬挂国旗和区旗的大型渔船在维港巡游庆祝等。

“25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家了,走上了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25年间,‘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令香港在祖国的支持下披荆斩棘,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主席谭锦球表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将是新的节点。在实施香港国安法、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之后,香港各界更应坚定对“一国两制”和香港前景的信心,更加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与此同时,以“砥砺奋进廿五载 携手再上新征程”为主题的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巡回展自7月以来,在兰州、沈阳、银川、天津、哈尔滨、长春等地举办。展览包括“从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砥砺前行谋发展 开创未来利民生”等板块。全国各地观众近距离感受香港城市魅力,了解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的发展成就,体会“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功。同时也通过展览,与内地省市不断提升合作、加强交流,共同把握国家的发展机遇。

事件3: 第六届特区政府宣誓就职

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

由李家超为特首的新一届特区政府瞄准市民期盼,组建“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四个工作组,备受香港社会关注。由司级官员带领,有针对性地解决跨代贫穷、土地发展和房屋供应以及市容环境等问题。

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是香港特区的独特优势。特区政府将全力全速推动香港创科发展,推进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产业链的结合和优势互补,建设更蓬勃的创科生态圈。同时,特区政府借助立法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事宜小组委员会这一平台,加强向立法会及公众介绍香港如何积极参与及推进大湾区建设,以更好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

事件4: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

7月2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香港故宫)正式向公众开放。筹备多年的香港故宫为荟萃东西文化的香港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占地约1.3万平方米的香港故宫,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楼高7层,设有9个展厅,展厅总面积约7800平方米。博物馆建筑以紫禁城建筑的主色调作为基调,以米金色为主,配以深红及冷灰为点缀,馆内色调则以淡色和大地色为主,在主要位置例如博物馆正门、每个展厅的入口则采用了紫禁城城墙的朱红色作点缀。香港故宫出自香港最著名建筑设计师严迅奇的手笔,在建筑功能上彰显了现代都市风格。

香港故宫的开幕展由香港故宫与故宫博物院共同策展,将以轮换方式展示914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其中约七成文物为首次赴港展出,包括绘画、书法、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珐琅、玉器、漆器、玻璃、玺印、织绣、首饰、雕塑、图书典籍、古建藏品等类别,是截至目前故宫博物院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文物出境展览。除了由香港博物馆和其他文化机构借出一百多件展品,香港故宫的特别展览亦会展出由巴黎卢浮宫借出的十三件珍贵藏品,它们与故宫珍宝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

香港故宫建立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大力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香港有一个展示的窗口。据悉,香港故宫开馆仅5个月,已接待超过50万人次的观众。

事件5: 新一届特区政府首份施政报告出台

10月19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在香港特区立法会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报告涵盖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多个领域政策措施,以增强香港竞争力,为香港开新篇。

本次报告除了延续防疫的大方向,重点提出“复常”,把之前搁置的议题重新拾起来。

过去两年,香港本地损失劳动人口14万。想要“复常”,必须留下人才和优质企业。因此,新一届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留港期限由一年延长至两年;取消“优才入境计划”的配额,工作签证最长可获得3年;推出为期两年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以及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此外,对于符合资格的外来人才在香港待满7年并成为永久性居民后,可申请退还在港置业已缴付的额外印花税等。

在推动香港科创能力方面,特区政府定下巩固传统优势,开拓新兴产业目标:提升金融服务竞争力,包括便利具规模先进技术企业主板上市、催生更多人民币计价投资工具、加强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同时促进科研落地:未来5年将吸引100家具潜力创科企业落户香港,设立100亿元“产学研1+计划”,资助大学研发团队推动科研成果商品化;同时,优化现有科技人才计划,兴建更多创科人才住宿设施。

在提升香港的文化基建方面,施政报告指定了新十年发展蓝图,预计博物馆将增至19间;明年起分阶段建东九文化中心。同时,香港还计划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等,推动香港流行文化走出香港。

正如李家超表示的,未来五年,期望与大家共同建设一个安居乐业、更有希望、更团结的香港,共同开启香港由治及兴的崭新篇章。

事件6: 新一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出炉

12月15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42名候选人中当选36人,由出席的1273名选举会议成员投票选出。

经投票,15名现任港区人大代表在这一次选举中全部连任,多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转跑道”参选也成功当选,包括民建联主席李慧琼、立法会议员霍启刚等。

根据《选举办法》规定,本届人大代表选举会议与上届相比有三个变化。一是组成人数不同。过去选举会议的人数一直在增加,本届确立了以1500人的选举委员会为主体,但选委会成员来自五个界别,具有广泛代表性,体现了社会整体利益和“爱国者治港”原则;二是要求人数不同。上届选举会议中,候选人只需要提交10个选举会议成员的提名,而本届将要求提高到了15个,以避免参选人过于分散,保障选举更加顺利进行;三是对参选人增加了一个条件,任何人如果因为危害国家安全被判有罪,即丧失参选资格。

新一届港区人大代表选举是在国家发展开启新征程、“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具有重要意义。本着对国家和香港高度负责的精神,“优中选优”,确保选出坚定爱国爱港,在香港具有广泛代表性、德才兼备、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最高国家权力机构的工作。

2022-12-22 刘圆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671.html 1 2022年香港:由治及兴 谱写新篇 35,67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