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政协新闻

监督促振兴

——南京浦口区政协探索专项集体性民主监督小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24日   第 03 版)

本报记者 江迪 通讯员 黄根平 李雪滔

5632亩高标准农田里冬小麦碧浪滚滚、小青菜一望无际……直线距离仅800米,便到了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马骡圩地铁站。

去年这里还是道路破损、沟渠不畅、垃圾遍地、“僵尸车”泛滥的城乡接合部,现在却成了“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稳产保质田。浦口桥林兰花塘片区已经成为集保障粮食稳产安全、嵌入城市发展、体现农耕文化、适合城市休闲、推进“田园水乡新城”建设为一体的有效载体,实现了“乡下人出门进城,城里人开门见景”。

变化,离不开南京市浦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2016年以来,因闲置撂荒,桥林兰花塘片区脏乱差的环境一直是群众关心的难题。区政协领导曾多次带队到现场调研,并召开协商议事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群众和有关企业的意见建议。

今年,受区委委托,区政协围绕“推进全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开展专项集体性民主监督,构建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的全过程立体化监督格局。

区政协成立由主席刘党伟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区政协全体领导分别牵头5个监督组开展监督。紧扣党委对全区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要求,遵循“对标保持先进、对表省考办法”原则,明确5大类36项监督任务,形成政协党组把方向、政协委员全参与、责任主体全覆盖的工作局面。

今年乡村振兴民主监督活动中,区政协再次将兰花塘片区整治作为监督议题之一,助力环境整改落实。

在民主监督活动中,委员们实地察看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现场听取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背景、发展规划、特色亮点及下一步发展方向。委员们提出要以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科技创新载体为依托,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桥林特色资源为优势,依托“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建议加快推进兰花塘片水稻种植示范区建设,打造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农旅融合”特色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活面貌,促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区政协向区委汇报委员意见建议,并与相关街道、部门多次商量。落实委员建议,当地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综合开发等方式对兰花塘片区进行综合整治。新增粮食种植面积2000余亩,项目农田水利设施亩均投资超过1万元,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配套标准属首例;以兰花塘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高品质稻田景观和创新农文旅项目为核心,打造全国首个建在地铁站上的水稻公园。

“在民主监督中,我们注重突出协商式监督特色,在原则把握上与党委‘常汇报’,把好监督尺度;在清单制定中与部门‘多商量’,提升监督准度;在问题发现中与街道‘勤沟通’,提升监督广度;在意见提出中与专家‘频互动’,提升监督深度;在跟踪问效中与群众‘真交流’,提升监督温度,真正做到在协商中形成共识、在监督中助推落实。同时,我们注重发挥委员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委员230余人次参与,搭建专业结构优化、研究能力互补的监督队伍,集众智建真言,收集问卷208份,提出建议40余条。”刘党伟表示。

2022-12-24 江迪 黄根平 李雪滔 ——南京浦口区政协探索专项集体性民主监督小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783.html 1 监督促振兴 35,78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