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意周刊

河南济源:围坐小板凳 化解万家愁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26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王有强 靳燕 通讯员 赵亮亮 王利伟

“小区污水管道老化破损,楼上邻居的水经常漏到家里。为此,我们吵过好几次。没想到,这个问题在‘板凳议事会’上得到了彻底解决。”糟心事得以化解,让河南省济源市农技推广中心家属院60多岁的吴先生感慨不已。

济源农技推广中心家属院属于沁园社区管辖。如今,在沁园社区所辖的多个小区和家属院,经常可见居民坐在小板凳上,围拢在一起提意见、拉家常的场景。“路面高,院落低,雨大了怎么办?”“存车棚设计能不能再宽点儿?”“家里的污水管道严重老化,政府能帮助改造换新吗?”……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板凳议事会”表达诉求、解决烦心事。

这是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在济源全面推进的一个缩影。为把协商平台延伸到群众身边,济源市政协在全市16个镇、街道建成“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其中,沁园街道“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作为首批建设试点单位,积极发挥政协优势,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理性发声,集聚社会共治力量,取得显著成效。

沁园街道是济源中心城区,共有常住人口14万,下辖8个社区、105个小区、835个楼栋。寻常巷陌,却也是民生问题最集中、最具体、最复杂的区域。沁园街道以“有事好商量”为出发点,开设了“板凳议事会”,把协商议事活动搬到社区小广场、群众家门口,以辖区居民为议事主体,邀请政协委员及职能部门参与,通过拉家常式的交流,找准问题的症结,向居民深入讲解政策,解开居民的“心结”。

“‘家门口的协商’有力增强了居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激发了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形成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共商的和谐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沁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工作召集人王利伟说,“板凳议事会”以灵活便捷的组织方式、简洁高效的议事形式和立竿见影的成效范式,在化解居民矛盾、发挥社区居民自治作用中取得了实效。

知万家情,解万家忧。沁园街道同时参照市政协“双月协商”模式,创新开展“单月有约”协商议事活动,每逢单月就把“党群连心工程·幸福沁园”管理系统收集到的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治理难事列为协商议题,以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关键变量”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治理效能释放“最大增量”。

今年8月,济源市区突遭强对流天气,沁园街道一建材市场因排水渠超负荷运行,导致雨水倒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300万元,受灾商户情绪比较激烈。沁园街道政协工作召集人把“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做好因涝受灾商户稳控工作”列为9月“单月有约”协商议题,组织关注此事的政协委员到建材市场进行现场调研和座谈,并邀请住建局、城投公司等相关部门参加,对建材市场内部分商户因涝受灾情况进行研判,引导受损商户通过合理合法途径进行诉求表达,对受损情况争取合理补偿,确保市场经营秩序稳定。

“要持续推动协商议事工作走深走实,把双向发力作用‘显’出来,把各方资源力量‘聚’起来,形成富有政协特色的工作品牌。”市政协主席谭江表示,政协将充分激发委员活力,拓宽群众建言渠道,结合辖区发展要事、治理难事、民生实事组织好各项活动,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更多力量。

2022-12-26 王有强 靳燕 赵亮亮 王利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839.html 1 河南济源:围坐小板凳 化解万家愁 35,8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