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松果果”变身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26日   第 07 版)

作者:赵菊芳 施新弟 赵喜杏

走进云南省洱源县凤羽镇庄上村,漫山遍野的松子林郁郁葱葱,粗壮的树枝上挂满了饱满的松果,阵阵松果香沁人心脾,眼看又是一个松子丰收年。

松林里,承包户施永棋聘请的工人两三人一组配合娴熟,一人用长木钩住松果,用力一扭,一颗饱满的松果便应声落地,一旁的工人手脚麻利地将松果装进背篓,采满数筐后,另一人将松果运至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初冬时节,虽然松子山上寒气逼人,但劳作一个多小时后,大家已是汗湿衣襟。

庄上村气候冷凉,有着适宜华山松、云南松生长的土壤、气候等自然资源条件。目前,该村共有8000多亩松子林,其出产的松子炒食、生食皆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广受消费者青睐。

在松林间半坡的加工点上,工人们有的在麻利地给青松果脱粒,有的在筛选松子,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做着手里的工作。“请了200多个工人,每个工人每天工资200元。”施永棋说,每年松果成熟的时候,他都要请附近村的村民来帮忙采摘松果,不仅自己有钱赚,村民也增加了收入。

庄上村的松子个大、饱满、皮薄、肉香,大量销往成都、昆明等地。在堆积如山的青松果堆上,施永棋拿起一颗青松果边察看品质边介绍:将青松果脱粒后,松子经过简单的处理就可以进入市场。自己承包了庄上村1300多亩松子林,每次承包时间为3年,今年已经是第3次承包了。“今年,不少老板早早地就联系我了,松子34元/公斤左右,不愁卖,现在青松果已经发出去40多吨了。”

近年来,庄上村把产业增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着力点,推进产业向多元化、效益化发展。村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算好“绿色账”、守好“绿色线”、打好“绿色牌”,把松子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生态改善的重要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全村年产青松果600多吨,“松果果”成了名副其实的“金果果”。

松子产业的广阔“钱景”,同时也激发了乡村活力。除松子外,庄上村还引种了大荚豌豆、魔芋、小米辣等经济作物,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该村大荚豌豆示范种植基地,鹏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锦艳一边忙着采摘大荚豌豆一边乐呵呵地说:“今年我们种了30多亩,和贵州坤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订单收购合同,8元/公斤,收入还是可以的,这个产业市场前景很好。”

“我们还投资200万元新建了冷库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通过产业让群众真正富起来,让乡村真正美起来。”庄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甲宝介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庄上村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把农业资源、生态资源禀赋变为发展优势,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2-12-26 赵菊芳 施新弟 赵喜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845.html 1 “松果果”变身记 35,84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