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探讨当代敦煌美术发展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26日   第 10 版)

本报记者 张丽

“老一辈艺术家对于敦煌的理解与表达,更偏向于一种展现敦煌第一面貌的保护性研究,通过大量临摹作品,传播、弘扬敦煌艺术精神。例如张大千的敦煌艺术作品就是复原了原始壁画的艺术形态,常书鸿的临摹更具有保护性。靳尚谊先生,包括我本人,则将艺术表现的重心放在了敦煌第二面貌研究之上,即吸收其千百年来风沙侵蚀而造成的剥落感、肌理感,结合当代艺术观念的融入与追求,逐渐形成由传统临摹演变到现代艺术语言探索的独特风貌。”在不久前举办的“敦煌与20世纪中国美术——以‘靳尚谊、唐勇力绘画展’为例学术研讨会”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原院长、教授唐勇力探讨当代敦煌美术发展与不同时代的人对敦煌艺术构成的审美语言和创作理念时说道。

他认为当下有关敦煌话题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敦煌学、敦煌美术史、敦煌艺术创作实践三个方面,其中敦煌学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与文献图像,使之成为一个最重要的、最博大的历史宝库;美术史学者更偏重从美术专业角度进行解读与分析;画家面对敦煌壁画艺术则更侧重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能否具有一种当代视角,将时代感与艺术创作体会联系在一起。“不同专业领域对于敦煌都有着不同的感悟与理解。”在唐勇力看来,“以今天的视角、更深层次的问题思考方式,来研究敦煌艺术或壁画,从而可以传递出一种理念,‘敦煌’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更加广博的宽度与更加精深的厚度。”

2022-12-26 张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866.html 1 探讨当代敦煌美术发展 35,8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