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强信心 促发展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1月04日   第 01 版)

钟 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段话既是战略指引与目标任务,也是中国经验与实践创新,更是市场主体发展的底气与信心之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自2016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推动下,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全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破、降、立”和“巩固、增强、提升、畅通”重点任务,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所形成的中国经验体现了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在充分考虑需求的前提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传统西方经济学派,是以供需有机衔接为基础,把要素供给、产品供给和制度供给分层化,使整个供给体系升级,以对应消费需求结构的提升。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在充分考虑需求侧的前提下提出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注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并将财政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有效组合起来,则唯有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了独有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一致的,并不是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要用好需求侧管理这个重要工具,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因此,相对于当代西方正统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需求与供给两端矛盾运动的统一体中,在充分考虑需求端的同时,把供给端的调控和变量作为重点,这不仅是基于中国经济运行实际矛盾的特殊性,而且也是在理论和实施方面的重要创新。正因为抓准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能够很快显现出来。

——以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支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在创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供给侧改革,强调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因此,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减少低端和无效供给的同时,更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新动能和新供给。一方面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提升要素配置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要素的生产率,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挖掘传统动能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在确保旧动能逐步缩减的同时不断壮大新动能,在经济保持合理稳定的增长区间的基础上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平稳接续。

纵观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史,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古典主义或新凯恩斯主义,都不是以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经济理论。所以,这种在创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以重点带动与有序推动相结合为路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领域相当广泛复杂,深化改革的过程相当艰难,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中国政府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中有着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并且这些目标和重点任务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也不断发展。从最开始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之后不断扩大范围到“振兴实体经济”“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再提出“破、立、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19年强调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不同阶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围虽然都很大,但都有明确的重点任务,再根据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不断扩大、调整范围,如在完成煤炭、钢铁去产能的目标后,政府明确要求进一步防止死灰复燃,防止低端无效产能重新出现,同时鼓励行业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中高端产能。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在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和有序扩大范围、领域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保证了改革的有序持续深入推进。这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不是一成不变、浅尝即止的,而是一个根据任务开展情况动态拓展调整的过程,其改革内涵也在不断深化,改革的持续和深入程度也是层层推进的。

——立足当前和长远有效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相较于西方供给学派强调的重点是减税,过分突出税率的运用,并且思想方法比较绝对,只注重供给而忽视需求、只注重市场功能而忽视政府作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强调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立足当前,解决现实问题,又立足长远,关注高质量持续发展。一方面,在改革中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来落实各项任务,特别是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标准,以标准结合市场化的手段去破除低端无效产能;另一方面,强调重视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效果,综合利用政策规划的工作手段,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服务职能,为改革提供有力支撑。这种辩证思维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西方供给学派之间划出了一道明显的分界线。

相对于西方国家,中国政府的调控手段更多,不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还发挥了政府的积极作用,如在规划引领下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完整的宏观调控体系等等。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是中国快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且成效显著的重要经验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优势的鲜明体现。

——未雨绸缪高度重视提前防范各种风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高度重视提前防范各种风险。比如,要防止经济失速,防止破除低端无效产能对传统支柱行业的影响;要在保证经济处于合理稳定的增长区间的前提下,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增加新的动能;要防止房地产价格的大幅波动,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防止泡沫和风险的出现;要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到提前准备和谋划。再如,在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会带来一定数量的下岗职工。对此,中国政府出台了相关办法举措,形成了去产能职工安置专项基金。同时还鼓励地方通过各种实践找出办法来安置职工。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政府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主线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改善供给结构、释放内需潜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加快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和内生驱动、服务业和工业制造业共同驱动、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协同驱动的方式转变,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新境界。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2023-01-04 钟瑛 强信心 促发展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6229.html 1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36,22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