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2001年的一天,北京大学教授张保胜到北大朗润园看望恩师季羡林。季老知道张保胜在梵文方面下过一番工夫,问他有没有兴趣研究梵文?张保胜表示愿意。
梵文是一种语法最为复杂的古代语言,也是当代中国读者了解很少的一种语言。当年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只有他一个人学梵文,教授只给他一个人讲课。
季羡林从书柜里拿出一本《永乐大钟铭文真迹》送给张保胜,并对张保胜说:“倘若能成功解读,揭开这座有近600年历史的佛钟奥秘,不仅是学术上的一大成果,对弘扬中华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接受任务后,张保胜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孜孜以求地考证、解读、研究,从不敢懈怠。季羡林多次打电话询问研究进展,在予以鼓励的同时,还把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毫无保留地传给张保胜,这对张保胜的研究起到了莫大的帮助。
2001年11月19日,张保胜在大钟寺现场讲解梵字铭文,吸引了不少媒体和观众。那天,天气阴冷,北风呼啸,但年过九旬的季羡林如约来到现场,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直至张保胜讲解结束才离去。
没过多久,季羡林就被送进重症病房。有的弟子埋怨季老不该在寒风里挨冻两个多小时。季羡林却说:“张保胜讲的有些东西,我还不了解,很有必要听听。”
其实,季羡林完全可以事后与张保胜面对面地交流,他坚持在寒风中坐了两个多小时,是以自己无声的举动,不动声色地来表达对张保胜的学术研究的鼓励和支持,也彰显了季老对待学问和学生的挚诚之心。
2006年,张保胜的专著《永乐大钟梵字铭文考》一书出版,季羡林为此书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