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朝英
1月5日,中国农历小寒节气。这一天,北半球地表温度依然在下降。正如民谚所言,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
在中国古人观念中,这一天,却是走过阴气最盛的冬至后,阳气逐渐增长的第一个标志性节点。
不知是有意选择,还是无意相逢,比亚迪选择在这天开了一个极具标志意义的发布会:百万元级别的高端汽车品牌“仰望”开上了展台,直接对标奔驰G级、路虎卫士等全球豪车品牌。
业界认同这个发布会具有标志性意义,最重要的依据是“仰望”搭载了以“易四方”为代表的系列核心技术。
“易四方”技术简单讲,就是把驱动力放在了四个轮子里,能实现四个轮子同时向不同方向旋转。在全球汽车工业竞争的下半场,即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之际,实现商用化的新技术在本土车企落地,无疑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向上升级的想象空间。
近几天,往日嫌比亚迪土气的一些汽车类自媒体,也变成了“自来水”,除了解读新技术,还不约而同地把销售数据晒出来: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85.74万辆,同比增长212.82%。同时,还有六七十万辆在手订单,需要在2023年交付。
比亚迪的突破,只是中国汽车工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出口数据最能体现全球竞争力。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11月,汽车出口32.9万辆,增长64.8%;2022年1-11月,汽车出口278.5万辆,增长55.3%。其中,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9.5万辆,增长1.5倍;2022年1-1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增长1倍。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跨过200万辆大关。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已经突破300万辆。
2009年至今,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22年,中国大概率会跻身汽车出口三甲之列。
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本土车企的突围之路,很有典型性。
简单回顾一下比亚迪的创业历程。
1995年,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硕士毕业并留校工作5年后,王传福辞职南下深圳,借了表哥200万元开始创业,从事二次充电电池的研发生产。电池是他的研究主业,也是创业切入点。
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并且发挥自身优势,从入局开始就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这是一名创业者实现自身优势外溢的自然选择。
2008年,美国最负盛名的投资者巴菲特因看好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前景而大手笔入股。至今,比亚迪形成了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电子四大产业板块。从创业至今,王传福一直在深化、扩展自己的优势,绝不偏移。
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创业故事:一名优秀的中国工程师,发扬企业家精神,充分挖掘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借助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有力的政策推动,以及本土电力便宜等资源禀赋,在全球燃油车百年竞争格局中,开创一个新品类,从而实现换道超车。
这个故事,依然在继续。
类似的故事,我们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看到。
这是期待,也是经济规律,没有谁能够阻挡如潮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