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时勇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言简意深,蕴含着人民民主的真谛,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显著特点和独特优势。
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重要任务和崇高使命。人民政协是基于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组织起来的政治共同体,团结和民主作为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其核心就是通过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通过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有序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实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更加有效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气氛热烈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有效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和理念更好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
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人民政协具有联系广泛和渠道畅通的独特优势。人民政协以界别为构成单位,团结面宽、社会覆盖面广;人民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视察调研、提交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活动,都是广泛的政治生活参与渠道。在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的具体实践中,人民政协能积极发挥政协委员联系面广、代表性强的优势作用,组织政协委员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主动发声,宣传阐释中共中央的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方针政策;同时可以通过政协委员的调研、视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发现问题、反映诉求,推动问题的解决,及时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凝聚共识。刚刚过去的2022年,人民政协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围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开展协商,就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等开展民主监督,推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都体现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心声,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在人民政协大舞台上谱写新型政党制度新篇章。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各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显。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顶层设计更加明晰,以政治协商为重要形式的协商民主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并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民主党派牢记参政党的初心和使命,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各自界别特色和优势,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通过深入而坦诚的协商,全面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建设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切实担负起了中国共产党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政治责任。
新征程上的中国故事日新月异,新时代的人民政协万象更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民政协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集思广益促进决策优化,汇聚共识助力决策实施,开展民主监督推进决策落地见效,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必将汇聚起砥砺奋进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谱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