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意亮
“网络谣言的治理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
这句话之前已经被写在提案里,想了想,他又删去了。一直到快要交提案的那一刻,这句话又被再次写进了提案里。“我想,应该让这件提案有点‘高度’。”上海市政协委员金炜如是说。
1月10日,金炜向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强本市互联网不实信息举报与辟谣工作的若干建议》。
对于金炜委员而言,这件提案可谓思考许久,“匆匆”写就。之所以“匆匆”,是因为近期,一条朋友圈截图在各网络平台流传,引发全国多地药房、电商平台上,止泻药物“蒙脱石散”、抗菌药“诺氟沙星”等一夜间被抢购一空。随后“蒙脱石散”“诺氟沙星”等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把关’功能弱化的社交媒体因其传播速度快以及链条式传播,容易造成网络谣言的蔓延,并对社会产生极大影响。”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如何打击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在金炜委员看来,这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提案中,金炜表达了这一观点——谣言止于真相和信息的公开,公开是最好的免疫机制,这也是国内外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反复证明了的观点。“有人说,信息公开会引发恐慌,但从实践效果来看,信息公开不仅不会制造恐慌和混乱,反而是最好的全员动员令和集体警觉表达。以信息公开通畅来化解矛盾、缓和危机、促进社会治理、增强政府公信力。”
在采访中,金炜告诉记者,写这件提案的过程中,他专门去“温故”了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的撰文:要把“时度效”作为基本要求,把信息发布作为关键环节,完善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健全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体系,在回应关切中增进理解、凝聚共识。
“我们应当分类合理地甄别、辟谣,要对极易识别的不实信息尽快在各种媒体上辟谣。对专业性强的谣言,要通过当事人以及专家学者出面辟谣,有理有据的解释和说明能疏解民众的情绪,才是‘为人民服务’式的谣言治理。”金炜说,“我非常认同这段话,这也是我第一个建议的底气所在。”
金炜还提出,深入开展网络举报和辟谣工作宣传,可以通过制作H5、短视频、漫画等辟谣作品,以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引导,不断增强辟谣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相关平台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账号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
提案提交了,金炜也表示,相关问题还需要再调研再跟进,毕竟网络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当前在网络生态当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委员的话,也让记者颇为感慨,也许我们自己可以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但谁的亲戚朋友微信群里,不曾冒出过一些带有“速看、震惊、内幕”字眼的转发信息?碍于情面,有时候辟谣都不那么理直气壮。
如此说来,还真是如金炜所言:网络谣言的治理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